產經

大行觀點:兩大利好因素為債市造勢

目前債券收益率位於歷史相對高位,加上股債資產呈現負相關性,對債券投資者來說都是利好消息,有助為收益與回報造勢。在當前環境下,投資者應該怎樣掌握投資機會?
過去兩年,在加息幅度創近年新高、銀行接連出現危機、美國舉債上限一波三折,以及去年債市年度回報創下新低等衝擊下,動搖投資者對債市的信心,但現在避開債券恐將錯失未來的回報契機。基於兩大理由,認為現在是時候迎向這一波浪潮。
收益率受惠高利率環境
第一個利好因素是,為了打擊通脹,各地央行紛紛大動作加息,幅度與速度為過去20年首見。然而,儘管加息步伐急速、俄烏事件蔓延、中國復甦不似預期,以及今年初爆發銀行危機,全球經濟表現仍展現韌性。
隨着通脹與經濟增長料將持續拉鋸一段時間,相信政策利率與債券收益率守在高位的時間可望拉長。高收益率對債券投資者是利好消息,因為債券的長期回報主要來自於收益率。
當然,如果利率持續處於高位,最後還是有可能拖累經濟增長,並造成信用周期反轉,目前基本預測是全球經濟增長在2024年底前將持續低於歷史趨勢。加息周期對許多產業的經濟活動產生影響,而一般家庭在疫情期間累積的儲蓄也開始捉襟見肘。所幸,目前企業基本面相當穩健,預計不會出現違約潮與降級潮。實際上,相信政府債券與信用敏感資產在投資組合能夠發揮相輔相成之效;原因之一在於「無風險」資產與風險資產再度呈現負相關性。
與風險資產再呈負相關
另一利好因素是,觀察歷史趨勢,股市與非投資級別債券面臨危機時,投資者通常偏好有「避風港」作用的政府債券,但去年政府債券與風險性資產同步下跌,使投資者幾乎無處可躲。股債齊跌的情況非常少見,不免讓人懷疑股債的負相關性是否已經成為過去式。
近期市場事件證實這個觀點錯誤。今年3月風險性資產大跌,而美國國債保持強勢,重新確立在避險情緒升溫時,公債與風險性資產的負相關性,預期此負相關性將延續下去。
聯博香港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