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美物價高企 冀靠升息壓低

聯儲局自去年3月重啟加息以來,迄今已上調11次。 聯儲局自去年3月重啟加息以來,迄今已上調11次。
聯儲局自去年3月重啟加息以來,迄今已上調11次。
美國聯儲局近一年半進取加息地收緊貨幣政策,若視之為「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亦絕不為過。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惠譽在今年8月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把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從最高「AAA」級別降至「AA+」,意味債務違約風險上升,主因是預期未來3年美國財政將惡化,以及政府總體債務負擔高企且不斷增長。
現時美國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約98%,遠高於疫情前的79.4%。另根據官方推算,未來30年美國政府的額外財政缺口將升至114萬億美元(約889.2萬億港元)。這個龐大缺口需要靠發美國國債借錢來填補,若從每年支付債券利息來考慮,利率愈低對政府愈划算,因為每年向債權人支付的利息較少。故此,華府不希望聯儲局大幅加息。
另一方面,聯儲局加息的理據是要壓低通脹率,但成效是否符預期值得商榷。今年7月的美國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3.2%,按月亦升0.2%,與當局2%的目標仍有一段距離。
工資價格螺旋影響嚴重
事實上,導致美國通脹高企的原因眾多。例如最初觸發物價廣泛上漲是由於物流問題,其後是因美國財政部在新冠疫情期間向民眾派錢,增加消費導致通脹升溫。然後,俄烏衝突影響石油生產和運輸,推高商品價格導致通脹進一步加劇。到現時因為出現「工資價格螺旋」,即隨着通脹升溫,工人因生活成本上漲要求加薪,刺激企業轉嫁人力成本至產品上,然後工人需付出比過往更高的價格取得商品及服務,形成螺旋循環。
經濟軟着陸歷來罕見
分析指,雖然美國聯邦政府總希望經濟「軟着陸」,但這在歷史上很少出現。原因是要降低通脹,首先要把工人薪金降下來,但是工人不會接受,公司經營成本沒有減低,亦難為商品和服務減價。
再者,過往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把生產出來的廉價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國,也幫助美國保持低物價,但到目前美國減少進口中國產品,勢令美國國內物價較難保持穩定。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