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A股化宿命難逃 港股積弱很難熬

這些年港股流動性不足的問題不斷惡化,國際地緣政治風險固然是影響資金流的因素,但港股自身問題也是長年積弱的原因。例如股市高度集中在內地資金及內地企業,北水主導下,「A股化」炒風南來,科網股熱潮喪炒癲升、插水暴挫,暴風過後就是一潭死水;加上港股市場自身建設欠完善,三不像的GEM板,對股民而言如索命的除牌機制都是例子。港股猶如一個大泥沼,資金有入無出,企業也無法以合理價錢融資,誰願參與?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股市都未搞好,還要搞虛擬資產中心,愈搞愈禍,到底是誰之過?
疫情以來,香港經濟復甦不似預期,除了因內地經濟增長放緩外,香港內部需求疲弱亦為主因。香港兩大資產市場都被港府弄得雞毛鴨血。樓市不撤辣,樓價、地價尋底;股市積弱更非這一、兩年的事,流動性不足的問題愈見嚴重,投資者沽貨無門,企業估值低迷,亦無法以合理估值在股市融資。結果資金四散,聚不了財,港股不再是昔日的「吸金地」!
國際地緣政治風險與中國風險,都不是香港可以控制,只能逆來順受,尤其是如今中美博弈愈見激烈,中國經濟處於困難期,即使國策要活躍資本市場,但刻下居民信心不足,內部需求疲弱,得耐心等候穩經濟措施逐步展現成效。此前中國資產估值繼續受壓,也令在港一眾上市的中資股繼續乏人問津。
當然,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資金本應來自四面八方,過於側重中國資金和企業參與,造成今日風險高度集中的問題,得靠開拓中東、東盟等市場來協助化解,但這絕非三、兩個月可見成效。
過去積極參與港股的,除了外資和中資,還有港資,可如今港資對港股前景是「哀莫大於心死」,事關估值低迷、交投薄弱,輸得剩低一殼眼淚。更甚是遇到上市公司大股東趁股價低迷以低價私有化,小股東無仇報。
再講,香港自2018年8月修例以來,港股上市公司被強制除牌的數目不斷增加。要知道,香港的除牌機制並未設有緩衝期,既未如內地A股設有退市整理期,也沒有類似美國「Pink sheets」的場外交易制度,股民一旦遇上手持股份被勒令停牌,最終要被強制除牌收場的話,基本上價值歸零。股民「輸到怕」,選擇「投降」離場不再玩港股,事必有因。
無可否認,中資要從外資手上奪回港股主導權,以更好地配合兩地經濟發展戰略,是理所當然的發展。只是在這個過程中,港股過於依賴內地資金和企業參與,加上港股市場本身存在的種種問題未妥善解決,就連內資都卻步,故見推出兩年的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以至今年推出的人民幣櫃台,都是雷聲大雨點小。
內資參與度不繼,外資市佔缺口又無法彌補,港股交投淡如止水,只有愈做愈縮。偏偏研究刺激港股流動性、改革GEM板等舉措都「歎慢板」,你急港府唔急。這樣衰敗下去,如何擔當好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充滿疑問。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