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中國難阻經濟「日本化」

IMF指華經濟定要消費驅動轉型。 IMF指華經濟定要消費驅動轉型。
IMF指華經濟定要消費驅動轉型。
正當日本經濟和股市形勢「一片大好」,中國經濟卻廣被討論會否成為「下一個日本」。花旗亞洲首席經濟學家蔡佳惠直言,中國迄今的應對措施恐怕尚未足以阻止經濟「日本化」,增長急速倒退的憂慮恐較嚴重。
中國經濟是否「日本化」,視角不同往往有不同結論。摩根士丹利從當年日本經濟陷入深淵的資產泡沫爆破出發,指日本1990年地價是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60%,東京股市市值是142%,反觀中國2020年地價只是GDP的160%,房價僅較歷史高位略低,股市市值亦只有GDP的67%,而且城鎮化比率亦不及當年的日本,可以吸納農民從事城鎮更高生產力的工作,況且資本管制遠較日本嚴格。
中美關係差不易修復
花旗蔡佳惠所列出的相似之處較難量化。以前日本內需長年疲弱,源於泡沫爆破後經濟衝擊的心理陰影,而在當今的中國,「集體創傷」來自新冠疫情,民眾發現往往只能「食自己」。地緣政治更難搞,以前美日摩擦僅在貿易,終以日本不再堅持汽車從日本出口來化解,可是如今中美關係差得多,不見得短期內能修復。
美銀則認為,說中國陷入日本當年的「資產負債表衰退」(民眾和企業疲於奔命還債)是言之過早,惟當局須財政、貨幣及房地產政策協同發力,始能讓增長重回正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稱,基建投資和寬鬆銀根已不太管用,中國經濟一定要向消費驅動轉型,更何況人口老化和歐美企業轉移供應鏈,若無結構性改革,中期經濟增長恐跌穿4%。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