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華穩經濟初見效 信心恢復展新貌

內地最新公布的經濟數據終見回穩,7月以來的連環出招開始見效。由於8月以來救市全方位且力度有增無減,料有助穩定市場信心。畢竟,要搞活資本市場、化解債務危機、穩住人民幣匯率,大前提離不開要先穩定經濟,以避免市場供需陷入惡性循環,甚至墮入衰退的漩渦。搞好經濟既是關係基本民生的頭等大事,也是應付美國不斷打壓的重要力量來源,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中國經濟企穩住腳,非但亞洲地區經濟得益,對全球景氣也是令人鼓舞的消息。
繼上周公布的通脹數據排除通縮風險後,昨日內地公布的工業增加值及零售數據均勝預期,固定資產投資因被內房危機拖着後腿,但情況在預期之內。另見到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微跌,整體而言景氣狀況未有進一步惡化,未來得集中火力催谷內部需求,鞏固經濟復甦的基礎。昨日生效的降準放水,也是把握了「金九銀十」的行情時點,確保第四季經濟能「開好局」,追回第三季的失地,以確保能實現全年經濟增長5%左右的政策目標。
其實,見到國際機構及投資銀行,近期雖紛紛下調內地經濟增長預測,但普遍估計仍有4.5至5%,這個增幅對於規模已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而言,絕對不是容易事,相對於歐洲、美國也不失色,只是市場之前對疫後復甦的預期過於樂觀,需要時間作出修正。
如無意外,9月的經濟數據會持續回穩,而迎面而來的「銀十」期間,若房地產銷售回升,將改善房企資金回籠及項目交付。雖然要徹底化解內房債務危機須要以年計的時間,惟一旦確認內房危機情況受控,對內地經濟而言,絕對是一口強心針。
目前,國際上正被一股由美國主導的「避開中國資產」風氣所籠罩。問題是,非單只亞洲,全球景氣實際上都受中國影響。昨日內地經濟數據勝預期,亞洲股市受提振,足證這一點。繼續唱衰中國,不見得有利全球。即使美國對於遏華固霸感覺良好,但實際上美國企業面對海外盈利倒退的風險,為美國政客大打「中國牌」以爭取選票的把戲付出沉重代價。
是故,見到今年以來,亞洲、歐洲及美國企業,都未有放棄發展中國市場,更對中國在新能源、創新科技上的領先發展給予肯定。有理由相信,隨着過去兩個月大量有力措施穩經濟,第四季內地的景氣將會逐步回暖,並為活躍資本市場提供信心與資金。
以美國傳奇股神巴菲特的名言:「別人恐懼我貪婪」的角度看,目前中國資產價格正要觸底,正是長線資金部署中國市場的好時機。畢竟美國政府對自身的經濟結構、財政赤字以及資產泡沫等問題,至今未有拿出決心正視和治理,加上國際地緣政治風險未消,市場已由過去安於接受美元霸權,改變成主動減低對美元的依賴,以降低受美元霸權收割的風險,中國既為全球最大貿易國,中國資產正是全球資金分散風險的理想之選。眼前中國這場信心危機捱得過去,經濟企穩回升,中美博弈的趨勢,全球資金流向,將展現新貌。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