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中美愈鬥愈激烈 經濟代價漸浮現

中美博弈下,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表現不似預期,某程度反映美國刻意推動脫鈎下所帶來的衝擊。雖然至今美國經濟與美元似乎保持相對強勢,惟實際上是以美國政府不斷擴大財政赤字和維持高息貨幣政策來支持,可兩者顯然不能再持久。美國企業盈利將成美國對華政策的犧牲品,經濟及存在超級泡沫的美股最終得付出沉重代價。展望明年,美國總統大選年能否避過經濟衰退,要看拜登政府會否識時務,將對華的所謂「競合」關係,由偏向兩敗俱傷的惡性競爭,調整至發掘更多互惠的合作機會。
經歷3年疫情及俄烏戰爭,中美博弈並未止息,更愈趨激烈。美國繼續對華商品徵收高關稅,對中國的技術制裁力度亦愈來愈大,更聯同盟友行事加大圍堵力度,同時加大與亞洲其他地區的經貿合作,包括越南、印度,以推動全球與中國脫鈎。基本上,今年以來中國經濟表現,包括外貿出口,一定程度反映供應鏈外遷的影響。
不過,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增長放緩,無可避免讓風險外溢,美國亦面對中國需求疲弱的問題,皆因不少美國企業主要營收來自中國市場。再講,美國對中國企業施以各種制裁,回力鏢必然會傷及美國企業。近日傳來美國最大的基金公司旗下基金關閉中國股票基金,正是出於可能投資了受美國制裁的中企,而被迫叫停撤退,諸如此類的情況只會無日無之,變相就限制了美國金融機構在亞洲金融業發展潛力最大的中國市場業務。
難怪美國投行高層一再警告,美國要面臨一場「經濟颶風」,又直言美企在華業務受中美關係惡化影響。本周美國龍頭智能手機商在全球開售新品,在華的銷售表現也許會再一次說明中美博弈下美企業務所受的衝擊。
事實上,以中國這些年經濟高速發展,獨特的體制優勢,以及擁有全球最先進的物流運輸網絡及全球最大國際貿易額的主要經濟體,沒其他亞洲經濟體能取代中國的地位。美國要推動與中國脫鈎,中國經濟無可避免承擔痛楚,但只會是中短期現象,因中國有龐大內需市場支持,亦有發展潛力優厚的金融市場作為吸引外資的焦點,是各國追求推動多元資產布局,減少對美元單一貨幣依賴的不二之選。
展望明年,美國能否進一步擴大已如山大的政府財政赤字來力挺經濟,尤其是未來美國經濟的下行壓力愈來愈大,衰退風險增加下,聯儲局如何能維持高息貨幣政策,以挺住美元資產價格,實乃疑問。若未來美元強勢未保,全球資金走出美元資產,資金大挪移下的目的地,好可能就是東來,屆時中國將迎來大打「金融牌」的好時機,美國也許要交棒日本,藉日本結束超寬鬆貨幣政策來彰顯日圓的避險功能,以對流向中國的資金起分流作用。
說到底,美國推翻全球化,嚴重透支美元信用,經濟長期打腫臉扮肥仔,漠視治理嚴重資產泡沫等種種問題,最終的惡果還是要美國人來承受。全球要作好準備應對的並不是中國風險,而是美國風險!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