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申滬深上市清零 投行:非擱置潮

內地上半年雄霸全球新股集資市場,現已開始降溫。 內地上半年雄霸全球新股集資市場,現已開始降溫。
內地上半年雄霸全球新股集資市場,現已開始降溫。
為激活資本市場,內地新股要讓路,上半年雄霸全球新股集資市場,現已開始降溫!據本報統計,滬深兩地新股申請連續兩個月「清零」。有投行人士認為,這反映內地當前新股市場節奏放慢,以回應「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要求,不認為是暫緩潮或擱置潮,優質企業始終能上市。
暑假例靜 市弱放慢審批
企業申請上市一般須有3年財務數據,而招股文件一般具半年有效期。以12月作年結的公司,通常會趕在6月底或12月底前提交上市申請,故暑假向來是新股申請淡季。北京證券交易所方面,7月僅受理農作物培育公司金苑種業的上市申報,而8月亦只得兩宗,分別是銅製零件生產商華興股份和智慧交通綜合服務䀍雲星宇。
有投行人士表示,暑假向來偏靜,但近年已罕見零申請的極端市況。不過,在今年第三季A股市場表現疲弱下,考慮到「抽新股」需求或進一步分薄資金,當局控制審批也是可以理解,強調不代表「停止」,只是批文速度放慢,而大型項目進展或會更慢,相信僅屬暫時性,不會成為中長期常態策略,也不太影響優質的項目。
不夠資金承接 企業觀望
他又指,A股已實行註冊制,但新股市盈率在二級市場弱勢下仍偏高,而且半新股熱炒,令新股或半新股的市盈率偏離現時市況,與二級市場表現有矛盾,當局關注這些問題也是無可厚非。在註冊制全面實行初期,透過監管調控,對上市公司質素把關或是好事,長遠仍要靠市場自身規範約束。
不過,另有投行人士指出,不少企業在新冠疫情下,盈利倒退,即使現已消除疫情因素,要求許多公司上市也不實際,市場也不夠資金承接大量新股,加上業內不斷傳出特定行業的上市限制,有企業抱觀望態度。
提振大市 曾9度暫停新股
事實上,當局受理的申請上市個案減少,早已在6月傳統申請旺季見端倪。當月深圳創業板僅受理83宗申請,按年少42%,上海科創板受理申請按年更急挫51%至43宗。
值得留意是,在審批環節中,上會的節奏也有所放緩。滬深交易所合計於7月及8月分別錄21家及22家企業上會,按年分別大減53%及54%,亦較上半年每月平均28家上會水平少約四分之一。
回顧歷史,內地曾9度暫停新股,以提振股市表現,首次暫停為期約5個月。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向內媒指,起初這項政策確實對股市行情有所利好,但事實上並沒有改變市場原有的大趨勢,以1994年12月為例,滬綜指很快已回調至650點附近,之後股市走勢逐漸趨穩。
李氏指,雖然監管部門出於保護交易者目的暫緩新股,等待市場探底後再重啟,以規避波動帶來的風險,因為新發行股票會佔用股票市場場內資金,如果沒有新資金注入就可能會引發股市下跌,而暫停新股可以減少佔用股市現有資金,但並不能改變市場原來的大趨勢。
內地上市的公司融資額內地上市的公司融資額
內地上市的公司融資額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