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準新股王Arm掛美勿太憧憬

英國晶片設計專利公司Arm赴美上市備受各方關注。 英國晶片設計專利公司Arm赴美上市備受各方關注。
英國晶片設計專利公司Arm赴美上市備受各方關注。
每顆晶片收入僅7毫 年賺40億遠遜中芯
作為今年全球最大規模的首次公開招股(IPO),英國晶片設計專利公司Arm赴美上市備受各方關注。Arm靠着其指令集架構專利,幾乎壟斷了全世界的智能手機中央處理器(CPU)晶片,廣泛用於每一部iPhone、三星、vivo、小米(01810)手機等。不過,雖然使用Arm技術的晶片每年出貨量達到306億顆,但該公司年度收入僅26.79億美元,折合每顆晶片所產生的收入甚至不足7毫港元。這樣一家「高科技、低收入」的科技企業,到底投資價值如何?
Arm過去曾是一家上市公司,於2016年時被日本財團軟銀(Softbank)全資收購後私有化。然而,若Arm真的是一棵搖錢樹,軟銀又何必重新出讓股份套現?事實上,根據Arm上市文件,其於截至今年3月底止一個財政年度內,淨利潤僅錄5.24億美元(約40.87億港元),相比之下,中芯國際(00981)上季純利也有約4億美元。由此可見,Arm盈利能力與其技術影響力並不匹配。
生意來自專利授權
作為晶片架構指令集專利公司,Arm本身很少參與晶片的設計,多數收入都是來自專利授權,即是將其架構技術授權與晶片設計公司(無廠半導體公司)、晶圓代工廠等。
比如蘋果公司(Apple Inc.)旗下iPhone、Mac的CPU均是採用Arm架構;而作為Android手機及平板必備的高通驍龍CPU晶片、聯發科的天璣晶片同樣離不開Arm架構。換言之,無論是哪一款智能手機,基本上作為其「大腦」的CPU晶片都需要使用Arm的技術。
更甚者,近來因為人工智能熱潮而備受市場關注的英偉達(Nvidia),亦有推出基於Arm架構的伺服器晶片,其低耗能的特點正好能夠滿足一些數據中心客戶需求,可見Arm的技術是何等重要。
不過,Arm明明擁有如此關鍵的技術,其創造的收入卻不成比例地低。要知道一部高階iPhone售價動輒上萬元,Mac機、高端Android手機也價值不菲,但每顆用了Arm架構的CPU,只能夠為Arm這家公司產生不足一美元,甚至可能不足一港元的收入,絕對可謂是九牛一毛。
傳調整收費方式
如此看來,軟銀最初試圖把Arm出售予英偉達,很可能也是其盈利能力太差,而軟銀因為願景基金投資表現失利急需資金回籠,可惜出售交易因為反壟斷監管而告吹,軟銀只好將Arm重新分拆上市。這樣一來既能夠套現拿回部分資金,同時上市後設立股權分派的計劃,也可以讓Arm的管理層有更大誘因去改善盈利能力。
不久之前,市傳Arm打算調整其專利授權收費方式,從「按每顆晶片收費」改為「按終端產品抽取百分比費用」,意味着未來Arm可能會對每一部用了其技術的手機售價收取費用,變相是大幅加價,可見Arm本身也意識到其技術價值被低估。
然而,這種變相加價的做法亦並非無風險。易方資本助理基金經理黃逸研認為,Arm變更授權費用的收費結構,其實有「殺雞取卵」之嫌。因為新模式意味Arm收費對象從利潤較高的晶片設計公司,轉向當前正面臨行業逆風、利潤相對薄弱的手機廠商。此舉可能會迫使手機廠商在未來3至5年內,加快轉向用免費開源的RISC-V架構自行設計晶片。他指,最初的自行研發或會從一些較簡單的「周邊晶片」開始,比如藍牙晶片、電源管理晶片。
加價料助提高估值
長遠而言,這種趨勢可能會導致Arm損失大量客戶。雖然他認為Arm的做法短視,但同意加價在短期內可以催谷Arm的估值,讓軟銀彌補其他的投資虧損,向金主證明其仍有能力進行高風險的科技投資。
Arm上財年業績表現Arm上財年業績表現
Arm上財年業績表現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