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中國風險升 Tesla等15企遭點名高危

受華經濟降溫影響較大的歐美企業(%) 受華經濟降溫影響較大的歐美企業(%)
受華經濟降溫影響較大的歐美企業(%)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疫後經濟復甦進度不似預期,衰退風險對全球經濟造成溢出效應,依賴中國市場的國際企業受累不淺。財經周刊《巴隆氏》(Barron's)點名15家易受威脅的企業,當中包括特斯拉(Tesla)、寶馬、力拓等企業。
目前,內地當局顯然不容以大水漫灌來救助內房,刺激經濟,故料內房債務問題仍會拖累經濟一段長時間,要提振內部需求,猶如逆水行舟。內地經濟困難重重,需求放緩之下,對多個行業造成衝擊。首先,製造及出口業不景,減少對大宗商品如銅、鋼鐵等的金屬原材料需求,大大影響拉丁美洲和澳洲等資源國的出口表現。至於消費降溫,亦對國際消費品牌的在華銷售構成衝擊。
此外,在岸人民幣跌至逾15年新低,理論上加大了出口商品包括科技與航天等產品競爭力,國際同業面對的競價壓力更大。事實上,中國有能力生產7納米晶片和飛機,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可以生產高水平技術的低收入國家。
《巴隆氏》剖析歐洲Stoxx 600指數和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從中國營收比重較高的企業找出潛在受創者。半導體領域的高通中國營收比重雖十分之高,但因為晶片通常搭載於可以賣到其他國家的產品中,故其將之排除於外,並列出中國營收比重超過20%的相關企業。
力拓近半營收來自內地
雖然部分相關企業僅呈現亞洲而未單獨列出中國業績,但仍然可供投資人參考未來容易受到影響的企業。以澳洲礦業巨擘力拓為例,該公司將近一半營收來自中國,另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智利銅礦商Antofagasta的中國營收佔比均逾兩成。
生產精密儀器的瑞士工業商Mettler Toledo曾警告,中國需求已經「大幅惡化」,預計年底的銷售將下降。消費品領域方面,精品業者如斯沃琪集團(Swatch Group)、歷峰集團(Richemont)都榜上有名。若中國消費者信心繼續受挫、特別是高收入族群,信託或財富管理產品表現也將低迷。
德國車廠包括寶馬、保時捷也顯得脆弱,原因不只是消費者對高單價產品支出轉趨謹慎,還因為中國比亞迪股份(01211)等對手正在蠶食市佔率並進軍歐洲,隨着人民幣貶值,這些中國業者的出口競爭力也將有所提升。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