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父母身家點分至稱心

有意見認為,年長的爸媽應趁行得走得實現夢想,例如到世界各地旅行。 有意見認為,年長的爸媽應趁行得走得實現夢想,例如到世界各地旅行。
有意見認為,年長的爸媽應趁行得走得實現夢想,例如到世界各地旅行。
遺產留給子女?一個仙都唔畀?
日前大埔發生命案,疑與單位擁有人離世後的業權問題有關。事實上,隨着年紀漸長,為人父母者逐漸步入退休之齡,自然要面對在百年歸老後的財產處置。調查顯示,超過九成港爸稱會將財富傳承予下一代,數目平均佔個人財富達三分之二。有意見認為,父母一次過把大筆財富贈予子女壞處多多,親生仔不如近身錢,索性「一個仙都唔畀」;有人卻深信父母把身家提早分批「發放」予子女意義大,更可促進與子女間的親情,但前提是父母對理財態度要夠「硬」,不能過於感情用事。
反對派:長者應留錢傍身 及時行樂
「手上有錢盡量使,不要留給子孫。」日本權威精神科醫生和田秀樹(HidekiWada)向年長父母灌輸這樣的理財觀。他在個人著作中向長者大派晚年生活貼士,認為年過80歲的老人家是「幸齡者」,應該秉持「能享樂就不要拒絕」的態度生活,盡量把錢花在「創造回憶」或「構建個人幸福」上。
富有人士再婚易惹子女反對
依他觀察所見,長者有錢可說是一種不幸。當他們選擇再婚時尤其印證當中的道理,其子女對這種局面多數反對,認為對方「吼住」父親或母親的身家;假如是家境普通的長者打算再婚,子女大多送上祝福,甚至認為有「甩難」的感覺,因為照顧年老爸媽的責任有人分擔。和田把這種情況稱之為「有錢人的悖論」。
雖然富有長者或順應子女的要求,放棄再婚,不過現實是隨着年紀日漸老邁,健康走下坡,卻沒有伴侶在身邊扶持;而當初反對長者再婚的子女,也未必能夠提供到悉心照料。當長者去世後,剩下大筆遺產,就有可能引發爭產風波,令到家人之間關係出現裂痕。類似的爭產個案時有聽聞,切切實實解釋為何有錢反而是一種不幸。
有鑑於此,和田認為年老的爸媽要懂得及時行樂,甚或趁行得走得實現夢想,例如到世界各地旅行、學習一些新的技能等。無論如何,父母都不應該為了把身家留給子女,而放棄想做的事,因為這樣只會令自己及子女不幸。總之,別吝嗇在自己身上花費,做一些不會令自己感到後悔的事,令晚年生活更愉快,才是最積極的做法。
育有多名子女的外國女歌手Marie Osmond曾在訪問中分享個人看法,指自己逝世後不會把遺產留給子女,因為擔心此舉會令子女變得懶惰,由「愛你變成害你」,更認為會剝奪他們的謀生能力,「讓他們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自豪,我會把錢捐給慈善機構。」她又指會努力工作,「自己搵錢自己使」,與丈夫一起好好享受生活。
的而且確,即使長者身故後把財產分配給子女,他們不一定就能用得其所,有可能短時間就花光,更嚴重的是可能會陷入財務危機。
女性理財態度切勿心軟
和田鼓勵年長父母把錢用在自己身上,有親子教育專家認為尤其是女性,有錢自己花還不夠,「還要硬起來。」她指,不是要年長女性將個性變得強硬,而是對於財富管理的態度,千萬不要心軟。
她表示,女性事業家庭兩兼顧,有些人辛苦累積得來的財富,卻因為一時心軟就借給家人,特別是兒子,最終耗盡自己的退休儲蓄。
步入50歲的女性屬準退休階層,自然擔心退休金是否足夠,財經專家指出,女性理財需要掌握兩大秘技,第一,千萬不要因為手上資金不多,而不開始儲蓄或投資,因為所有財富都是由小滾大;第二,不要為了追求高回報率,而選擇高風險工具或策略。
支持派:趁早分 讓下一代規劃未來
父母未必一定要「一個仙都唔留畀子女」,只要「派糖」有法,或能夠促進家庭和諧。外國有聲音鼓勵父母提早向子女「分身家」,對沖基金Skylar Capital創始人Bill Perkins表示認同,他在外媒撰文表示,如果子女能充分利用父母發放的資金規劃未來,父母又得以見證他們成長,趁早向子女「派糖」又何妨?
他引用美國聯儲局數據指,就美國任何收入群體來說,人們獲得遺產的年齡峰值約60歲。由於數據呈鐘形分布,因此意味每100個人在約40歲時繼承遺產,就有100個人在約80歲時繼承。
他又反問,如果你能獲得一筆意外之財,希望在60歲還是30歲時落袋?他早年就此發布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在3,500多名受訪者中,只有6%表示繼承遺產的最佳年齡是46歲或以上,大多數人認為最佳年齡是26至35歲。他指調查結果看來合理,因為這個年齡階層的人通常已經夠成熟,可以對金錢負責,但也年輕有活力,可以運用金錢為自己帶來很多好處。
他提醒,如果父母能夠為子女提供財政支持,建議趁子女20多、30多歲的時候實行,即是在子女最有需要的時候出手,這樣有效幫助其在事業上作出更大膽的變動、繳付買樓首期,或者在較少的經濟壓力之下組織家庭。不過他又表示,父母要慎重計劃「派糖」時機和金額,否則去世後甚麼也做不了。
富豪近身「派糖」有心得
外國有位名叫布朗的中年爸爸對提早「分身家」有一套心得,可能因曾替兩位富豪僱主打工,近得富豪多的緣故。育有4名孩子的他認為,不必七老八十才把財產給子女,並主張提早「派糖」。
曾經聘用他的富豪擁有747飛機,另一富豪則有面積達一萬英畂的農場。布朗見識過何謂富有,也明白自己和妻子的環境並不富庶,不過兩夫婦仍能勉強讓4名子女入讀心儀的大學,而且學費不輕。
布朗指在早年,每逢假期就會「開支票」給孩子,分配給他們4人的總開支,相當於在一所優質私立大學修讀約3年的費用。朋友質疑布朗此舉,認為兩夫婦根本可以自行花掉這筆資金,又或者等去世後再作分配。
不過布朗解釋指,如果提早向子女「派錢」,他們可以運用這筆金錢應付眼前的生活需要。他的大兒子已成家立室,並在美國三藩市置業,需為孩子將來讀大學儲錢,而且當時另一位孩子即將出世,可見大兒子一家開支不少;二兒子要「搵樓」,三女和未婚夫也要尋找新居所;第4名子女當時則計劃開餐廳。
孩子各取所需 贏得歡心
布朗的朋友擔心,兩夫婦提早就把身家分予子女,風險太大,萬一將來二人需要用錢的話,豈不是難以轉身?然而布朗指,本身一直有為退休儲蓄,也有醫療保險。
此外,他不擔心子女如何使錢,因這些資金數目不大。他指,子女們是頭腦相對冷靜的年輕人,如果作出錯誤的選擇,那麼無論幾時獲得這些資金,他們都會如此選擇。
布朗提早「分身家」似乎更能贏得子女歡心。其大兒子稱,「孫兒會感謝你幫忙支付大學學費。」次子則把資金存入共同基金;第3女從來不太緊張金錢,並嘗試說服父母把錢花在自己身上,不過最後勉強收下支票。至於打算經營餐廳的第4名子女則可以利用資金大展拳腳。布朗指,「我不會浪費一分鐘擔心他們如何使錢,而且對派錢感到高興。」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