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債彈無捷徑 內銀內房須苦拚
內地房地產企業陸續公布業績,受銷售呆滯、資金回籠情況不理想,債務到期迫在眉睫,違約風險大增,資金鏈斷裂等問題困擾,不論是民營抑或國資、大型或中小型,房企的業績基本上不是盈利大幅倒退就是虧大本,不堪入目。同一時間,內銀亦要為這些年貸款政策向房地產傾斜而付出代價,貸款需求疲弱、淨息差受壓、呆壞帳風險增等。要化解內房的巨型債彈並沒有捷徑,短期內銀與內房板塊的不穩定因素都揮之不去,內地整體經濟景氣在接下來的末季與年關並不易過!
過去多年,內地房地產發展亂象頻生,發展商乘低息環境以高槓桿操作,炒賣土地,資金規模不斷滾大,投資伸延至其他行業,被喻為「大得不能倒」。地方政府樂於坐享土地資源價格飆升,單靠土地收入已「豬籠入水」,故未有盡責地檢視地產業發展,也讓地方財政長期依賴土地收入單一來源,更沒有多大動力發展地方產業。致使如今房地產一冧,地方政府財政變得空虛,入不敷支的問題嚴重,須中央政府「泵水」打救。
至於內銀,做單一房企大客的貸款生意,無論是貸款規模抑或利息收入,都比數以萬計的小微企業貸款好做,自然就將貸款政策向房地產業傾斜,忽視貸款風險側重單一行業的問題。結果近兩年中央展開內房調控,才迫令內銀控制房地產貸款規模,但積壓下來的風險,還是隨着內房違約潮出現而大爆發。最近公布業績的內銀股,盈利低增長甚至近乎零增長,淨利息收益率受壓,都是普遍現象。畢竟內房業爆煲,拖累百業景氣,加上防疫期間的清零政策,以及這幾年的監管風險,又嚴重衝擊民營經濟,昔日最賺錢的內銀行業,面對貸款需求疲弱、淨利息收益率收縮、企業違約率上升,經營情況也愈見艱難。
雖然目前要判斷這場內房債務危機會否火燒金融業形成系統性風險,甚至演變成美國雷曼事件翻版,言之尚早,惟一日經濟增長仍然受壓,內銀的資本回報率難回穩,估值(市帳率)壓力也難消。
事實上,內銀減少向房地產放貸,並配合穩增長政策,增加參與基建及地方政府投資項目的融資,理論上違約風險會比民企低,但這些項目的回報率卻並不明朗。此外,內地需求疲弱,消費信貸仍有待刺激,零售銀行業務壓力非輕。若中央激活資本市場的舉措奏效,尚有望帶挈銀行的非利息收入上升以補缺口;惟若政策效應只是曇花一現,則內銀的盈利前景和估值表現,難令人安心。
銀行作為百業之母處境如是,折射出內地經濟前景仍然嚴峻。需求不振、房地產價格下滑、物價低迷,經濟增長持續放緩,未完全擺脫通縮的陰影。不過,樂觀去想,若非經歷此劫,內地經濟難以走出依賴房地產失序發展的不良增長模式,未來政府得積極引導資金流往實體經濟,發展房地產以外的其他核心產業,始能有效提升整體競爭力,讓經濟重納穩健的增長軌道,並應對外部挑戰。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