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剖析:能源轉型助核電重新崛起
隨着各國政府宣布支持核電投資,這很可能導致過去幾十年以來一直停滯不前的核電行業重新崛起。除了中國提出於未來15年內建造至少150座新核反應堆,英國政府亦致力探索「小型模組化反應爐」。由此可見,核電及相關行業和企業的前景或愈趨明亮。
各地對核能發電的支持日益增加,在未來10年內將會建造數百座新反應堆。美國、印度、英國、日本,以及中國在內的環球前5大經濟體,早已公布並承諾大幅度增加核電容量。儘管德國早前全面淘汰核電,但其對核能的反對態度已經有所軟化。
世界核能協會反應堆資料庫數據,有58座新反應堆正在建設中、103座計劃建造及325座擬建造的反應堆。截至今年7月,這個數字等同正在建設65,899兆瓦電力(MWe)的設施,是自2015年以來核能行業所見的最高水平。
擴機組容量實現零碳排
目前,全球共有439座核反應堆正在營運,預計2022年的容量為413吉瓦(GW),約佔全球發電量的10%。如要實現國際能源機構(IEA)的零碳排放情景,核能業的容量需要在2050年或之前增加近一倍。由於各國政府面對着必須明確表態的壓力,以及如何履行脫碳承諾,因此核能計劃被很多國家重新納入能源議題亦正常不過。當然,近期的能源安全憂慮是重燃核電投資意願的另一推動因素。
具體而言,為實現全面的零碳排放,IEA預測,到2050年,核電機組的容量必須達到812吉瓦。在此情景下,未來30年每年平均新增容量需達到約25吉瓦。與此相比,過去10年每年平均淨新增容量僅為6吉瓦。
根據IEA的零碳排放情景,核電投資需要增加至目前水平的3倍。在2016至2020年期間,環球核電每年平均投資額為350億美元。為實現零碳排放,投資額需要在2020年代後期每年升至1,000億美元,並每年保持在800億美元以上。
以往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國際原子能總署有關核發電及投資的文獻可見,核能是排放量最低的能源之一。核電每千瓦時(KWh)的二氧化碳當量排放僅為10至15克,可與風能和太陽能相比,而且明顯優於煤炭及天然氣。核電亦是僅次於水力發電的第二大低碳能源,發電力超過風能及太陽能的總和。
在過去50年,估計核電已累計減少70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與此相比,2022年中國的全年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達到121億噸二氧化碳。
核能安全問題續成隱憂
出乎意料地,核能是最安全的能源生產方式之一。若分析每單位發電的死亡率,核電是第二安全的發電來源。核電造成的平均死亡率遠低於煤炭、石油、天然氣和風力發電。
在廢棄物方面,由於核燃料具高能量密度,因此只需要很少的原料就可產生大量電力,所產生的核廢料量亦較低。值得留意的是,核能監管機構要求營運商為管理核廢料的成本作出撥備,因此這些成本也被內部計算為工廠的營運成本。
目前,尚有許多影響核能發揮其潛力的障礙,如前期資本成本及安全問題隱憂。同樣,核電重新崛起的先決條件是有建設性和穩定的政府政策和支持,這有賴於良好的公眾認知。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