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美霸打壓逢經變 中國芯艱難苦戰

美國對華的技術封鎖步步進逼,不斷收緊晶片設備與技術的出口限制,甚至聯合日本、荷蘭等盟友聯手封殺,誓要打沉中國晶片業。詎料在中美科技戰正濃之際,內地在債務危機下經濟正面臨失速的巨變,內部不穩定為發展「中國芯」加添障礙,尤其內地消費信心低迷,企業縮減投資、降低研發開支已是新常態,這對高度依賴資金投入的半導體產業而言,更是致命打擊!
回顧美國半導體行業的發迹史,基本上離不開資本開支與研發投入。現今已成為人工智能(AI)晶片龍頭、市值過萬億美元的英偉達(Nvidia),靠的不是一次兩次的政府補貼,而是由消費市場所帶來的長期豐厚利潤,包括最初幫助家用遊戲主機公司研發晶片,到後來發明電腦圖像處理器(GPU)晶片,引領電腦遊戲進入新時代,為英偉達創造了大量收入,成就其作為全球市值最大半導體公司的地位。
為了彌補晶片產業起步較晚的劣勢,內地當局試圖以補貼方式幫助企業研發,包括成立了俗稱「大基金」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惟始終多年成效不彰,皆因政府的補貼措施不可能取代市場的作用。正如內地當局一直把遊戲產業視為毒藥,先是限制版號發放,後來又幾乎禁止未成年人打機,換來的是遊戲產業的寒冬,圖像晶片技術發展停滯。假如英偉達當初是一家中國企業,只怕也捱不過這場監管風暴對行業的衝擊。
更甚者,最近由內地房地產市場危機引發的經濟危局,亦導致整體消費意欲、企業經營信心大受打擊,進一步阻礙企業科研發展。要知道用於生產晶片的光刻機動輒以億元計,加上其他一系列的配套設施、專利授權費用、聘請專業技術人員、日常維修保養,整體開支絕對不低。目前經濟環境未明的情況下,又有多少中國企業能願意花費如此巨資?
另邊廂,內地的資本市場表現長期不振,A股的滬綜指於3,000點水平上落徘徊了10年,港股近年又「跌跌不休」,意味在中港市場上市的半導體公司估值低迷不利集資;加上最近內房企債務接連爆雷,債務違約與重組不絕,連帶其他行業的公司要發債融資也更加困難。反觀美股最近十多年處於長期牛市格局,又有聯儲局不斷印鈔,企業融資條件寬鬆得多,整體市場估值不斷膨脹,故美國晶片企業得以獲取源源不絕的資金支持發展。
隨着內地房地產行業陷困,地方政府賣地收入大減,財政壓力日增,甚至可能需要中央出手相助。這背景下,內地晶片業補貼能否維持下去也是一大問號。即使中央未有削減補貼力度,企業仍可能會擔心「斷水喉」而不敢冒進。內地青年失業率高企於兩成以上,正正是企業經營策略保守,拒絕招聘人才的結果。
「中國芯」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成事,要推動科研,首要是推動經濟、創造市場,讓半導體企業能夠有穩定而持續增長的收入,否則單靠政策扶持,難以打造出一家走向世界的半導體龍頭企業,要拉近與美國的科技實力差距的目標,只怕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