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南韓月內對中國出口額縮27%

內地經濟復甦步履蹣跚,直接影響對外需求,仔細留意南韓對其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的出口便可見一斑。南韓海關數據顯示,今年8月首20日,南韓對中國的出口額驟降27.5%至58.6億美元(約457億港元),全月計相關出口額更有機會跌足15個月,反映中國解封後經濟回溫不如預期。
晶片出貨額銳減24%
至於南韓對第二大貿易夥伴美國的出口額亦跌7.2%至43.9億美元;另對歐盟和越南出口額分別下降7.1%及7.7%。整體而言,南韓8月首20日的出口及進口總額按年下跌16.5%及27.9%,至279億美元及314億美元,貿易逆差約36億美元。
該國整體出口下跌,主要受全球晶片需求持續低迷疊加國際油價下跌所致。事關作為其出口主力的半導體晶片,8月首20日出口額銳減24.7%至47.2億美元;另鋼鐵和石油製品出口額也分別下跌20.5%及41.7%,至21億美元及24億美元。相比之下,汽車出口額則按年勁升20.2%,至21.1億美元,主要受惠車用晶片供應恢復順暢,以及韓系新能源車在海外熱銷。
泰次季GDP僅升1.8%
另邊廂,內地經濟增長放慢亦波及泰國第二季經濟表現,按年僅升1.8%,不僅低過市場預期的升3.1%,亦較第一季增長2.7%遜色。泰國政府亦因此下調今年國內經濟增長預測(GDP),從2.7至3.7%的區間,下調至2.5至3%區間。與此同時,泰國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委員會(NESDC)預計,當地今年出口將跌1.8%,早前預測為跌1.6%,惟就維持今年到訪外國遊客達2,800萬的預測。分析認為,隨着泰國經濟出現放緩,意味泰國央行可能不急於加息。
至於與中國關係唇齒相依的澳洲,隨着澳元跌至9個月新低,資產管理公司看淡澳元的情緒亦愈趨高漲,看淡澳元的頭寸也升至歷史新高。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數據顯示,截至8月15日該周,現貨貨幣基金的空頭頭寸增加至8.38萬份合約,是自2006年以來最大規模。
澳洲聯邦銀行(CBA)最新認為,澳元在年底前跌穿60美仙的風險愈來愈大,除非內地推大規模刺激措施提振大宗商品需求,才可扭轉澳元下跌趨勢。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