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穩經濟不宜遲 樓市撤辣待何時
內地房地產危機持續發酵,非但房地產市場冰封,百業景氣皆受累,銀行更是首當其衝,巨量房地產貸款不知何去何從。經常強調「中國機遇」的香港,如今要面對的是「中國風險」,畢竟內地整體需求下降的話,香港的服務以至出口等行業皆受打擊。奈何港府對於眼前經濟山雨欲來的畫面依然老神在在,金融業半生不死,樓市響警聽之不聞,繼續死抱樓市「辣招」不放,倒行逆施,必招苦果!
如今內房業所面對的問題,說明過去行業發展的模式已不可持續,民營房企天量債務難救之餘,當局不會再容許過去內房利用高槓桿支持增長的發展模式重演,取而代之是「房住不炒」,變相就是褫奪了物業的投資功能,非但昔日樓價「只升不跌」的好日子難再,市場對樓價繼續尋底的預期已形成,意味資金不會重投樓市。市場資金對樓市說不,若非政府當「白武士」成違約房企的最終債權人,內房業注定要來一次徹底而殘酷的洗禮。
故得認清一個事實,放在當局眼前的首要任務,不是放水為內房「填氹」,而是做好保交樓、保民生的工作,並守住不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明白這個局面,當了解當前內地經濟景氣不振,難在短時間內扭轉,當局的刺激措施未見起效,歸根究柢是手上的工具已不多,只有繼續以擠牙膏、打嘴炮等形式作回應,實際上景氣頹勢難改。
內地經濟情況如是,香港必然受波及。單看內地的出口不濟,內需疲弱,來港消費、應用香港貿易、運輸、法律、金融等服務的需求亦會下降。再者,如今國際冷待中國資產,中國企業要到海外上市集資,實不容易,這也說明為何今年以來香港的新股市場如此不振,展望下半年都難有大起色。
從港股指數與交投表現持續弱勢,說明香港的金融業正處困局且角色被動,持續下去,只怕難以養活整個金融業,不排除年底前會迎來一波裁員結業潮。
香港經濟向來非股即樓。如今金融業難翻身,再看樓市,近年二手價不斷下跌、土地拍賣流標或成交價大減,預示土地價格趨跌。最近更有市區新盤劈價促銷,務求確保資金回籠,反映發展商看淡後市,寧可趁市場仍有需求,盡快套現。可見樓價繼續尋底,已經再無懸念。
歷次樓市大調整,伴隨的是經濟寒冬,港人焉能不惆悵?可港府卻繼續「躺平」,無所作為,所指的是市場各界不斷要求港府正視樓市基調轉變,盡快撤銷已過時的樓市「辣招」,以穩樓市,惟至今仍未有動靜,亦沒有提出過任何時間表或路線圖作回應,施政既沒有透明度,也視中央要求港府「善用民意改善決策」的指導如無物。
如今,中港兩地經濟與樓市都同病相憐,問題是內地市場資本帳未完全開放,某程度上風險仍在可控範圍內;可香港是資金自由進出的市場,景氣繼續差下去,只怕資產拋售潮尚未見「戲肉」。疫後香港經濟再陷衰退的風險上升,土地與金融業稅收大減下,財政緊絀的港府要繼續花費公帑促消費、保就業,得多發銀債、綠債等融資,即舉債度日。一個經濟體的衰敗,豈會無迹可尋?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