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全球銀行陷險境 金融危機現蹤影

中國最新公布的物價數據顯示,通縮風險上升。時值內房及地方債務危機惡化、水災肆虐,為配合中央政府穩經濟,相信內地銀行業要準備作更大「讓利」。再看美國,繼上半年爆發地區性銀行倒閉潮,再有國際信貸評級機構下調當地一批銀行的信貸評級。在歐洲,意大利政府批准向銀行徵收暴利稅。可見世界經濟景氣瀕臨衰退,監管大棒又磨刀霍霍,作為百業之母的銀行業正身處險境,也在預示這場世紀資產泡沫的爆破,正進入倒數階段。
其實,眼前全球經濟面對的問題,離不開這些年由美國主導全球央行的瘋狂印銀紙派對,以債冚債,維持景氣「表面風光」,結果資產泡沫愈演愈烈,債務泥沼愈踩愈深,短痛變長痛。歐美的通脹問題,煞停了這場無限量寬幣策之旅,近年各大央行激進加息抗通脹,對經濟的「速凍」效應亦正逐步浮現,歐美的房地產市道轉差,科技業陷入收縮期,美國多家地區性銀行倒閉,歐洲大行瑞信陷困被同業吞併,這些事件都絕非偶然。
環顧全球3大經濟體,中國最新公布的進出口數據遜預期,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及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按年齊跌,CPI更陷負值,加大通縮風險。雖然官方仍「口硬」,指不會有通縮,但從最近內地天災和內房危機發酵等問題來看,商品供應雖受影響,但需求跌幅可能更大,從而進一步加大物價下跌的壓力,若連續兩季物價負增長,通縮格局成形,要扭轉市場悲觀情緒,誠然並不容易。
要力挽狂瀾,如今內地只有加大穩資產價格的力度,資本市場固然要設法搞活,防範大型房企火燒連環船更是重中之重,這得靠作為房企債主的銀行配合,協助房企重組資產和債務,甚或研究削債,這將無可避免損及銀行的信貸和盈利能力,最不想見到的,自然是內房債災最終火燒金融體系。
在美國,上月監管機構發布對銀行業改革,提升銀行一級資本要求。近日又有國際信貸評級機構下調美國27家銀行評級和展望,這將加大銀行融資的難度。一旦美國經濟明年初如期陷衰退,當地銀行爆雷事件恐未完。
至於歐洲,傳來意大利政府宣布,向近年受益於利率猛升的銀行業,徵收一次性高達40%的「銀行暴利稅」。銀行蝕錢股東冇人可憐,銀行賺錢卻要交比正常稅率更高的稅款,反映即使是歐洲大國,面對財政緊絀與經濟不景,都要「發窮惡」促商界讓利,不排除其他歐洲國家亦會倣效,意味今年歐洲的銀行業盈利或將迎來「洗劫」。
這些年在超低利率及流動性氾濫的日子,銀行靠資產泡沫下槓桿效應所催生的信貸需求,來彌補超低利率下的利息收入缺口,延續了盈利增長。如今利率雖已回升,但惡劣的經濟景氣正壓抑貸款需求,更劍指債務危機。「黔驢技窮」的政府就打銀行主意,要銀行幫手填氹。作為百業之母的銀行業四面楚歌,接下來可能是裁員、信貸收縮等,也許就響起了一場全球超級金融風暴的前奏。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