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Lucid掀減價戰 車股跌

Lucid又掀起新一輪減價戰。 Lucid又掀起新一輪減價戰。
Lucid又掀起新一輪減價戰。
上財季虧損擴37% 收入少過預期
全球電動車減價戰正無限輪迴不停上演!專攻高性能豪華車款的美國電動車企Lucid日前宣布,將型號「Air」劈價最多1.24萬美元(約9.67萬港元),隨即觸發市場憂慮有車企再劈價殺個你死我活,連帶同行勁敵特斯拉(Tesla)都要「跟風」再度減價迎戰,反映整個汽車產業的淘汰賽尚未到「戲肉」,競爭力欠佳的企業只能退出市場甚或破產告終。
比亞迪挫4% 蔚來瀉半成
受Lucid減價消息影響,一批在港上市車股顯著急挫。其中,藍籌比亞迪股份(01211)收跌3.92%,報259.6元;至於「造車新勢力」以蔚來(09866)最傷,跌5.11%,收報113.2元;零跑汽車(09863)亦跌3.87%。
Lucid截至6月底止的第二財季業績顯示,期內虧損按年擴大37.63%,至7.64億美元,收入雖然按年升55%至1.5億美元,惟仍較市場預期的1.75億美元低一截。不過,該企首席財務官Sherry House表示,截至第二財季止的可用流動資金為62.5億美元,其中包括55億美元現金,其餘為可用信貸額度,足以支持公司營運至2025年。
小米滴滴攻電動車受阻
與此同時,據報內地一眾科技巨擘近期轉攻發展電動車的大計亦受阻撓,主因內地收緊資質審批,又以小米集團(01810)和滴滴的「造車計劃」最受影響。其中,有指小米雖然已承諾合資投資100億美元造車,但仍未獲工信部許可作大規模生產汽車,而創始人雷軍就一直游說市政府高層官員,冀助其獲得曾經由已破產的北京寶沃所持生產許可證。
分析則認為,這些科技巨擘的造車計劃停滯不前,背後原因或與產能過剩有關。研究公司Bernstein估計,內地目前汽車總產能每年接近4,000萬輛,且還不斷增加,但內地需求僅介乎2,000萬至2,500萬輛。公開紀錄亦顯示,今年初以來新電動汽車的生產僅獲得兩次批准,而相關科技企業在獲得監管部門批准、開始生產和銷售首款電動車等方面則遇上困難。
至於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又稱乘聯會)昨公布的7月新能源車市場零售量亦按月下跌,反映車市小陽春告一段落。乘聯會數據顯示,上月新能源車零售量按月回落3.6%至64.1萬輛,惟按年計仍錄31.9%的升幅,同時今年來累計零售量仍有372.5萬輛,按年增長36.3%。
Proterra申請破產保護
另邊廂,美國電動車企Proterra本周一申請破產保護,成為電動車行業中,最新一家因供應鏈限制、需求放緩或資金短缺而破產的企業。
Proterra總部設立於加州,主要生產電動巴士和電池組,為重型車輛提供電池系統等充電解決方案,截至去年底,該企大部分收入來自銷售電動巴士。行政總裁Gareth Joyce表示,他們面臨各種市場和宏觀經濟逆風,影響了擴張。
事實上,Proterra目前的資產及負債在5億至10億美元之間,將繼續正常經營業務,利用現有資本為運營提供資金。
Lucid第二財季業績概覽Lucid第二財季業績概覽
Lucid第二財季業績概覽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