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宏觀剖析:華醫療反腐影響莫輕視

市場關注內地周三公布的7月CPI數據。 市場關注內地周三公布的7月CPI數據。
市場關注內地周三公布的7月CPI數據。
早前投資者才對內地科企監管陰霾慢慢減退,今輪就到醫療領域反腐風暴。國家衞健委聯合國家醫保局在內的9大部門近日召開視頻會議,部署開展為期一年的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會議強調,針對醫藥領域生產、供應、銷售、使用、報銷等重點環節,涉及範圍全面且廣闊,可以說是深入醫藥行業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治理。
再者,被調查人數眾多,全國有至少155位醫院院長、書記被查,數量已超過去年全年兩倍。南方省份的反腐力度整體強於北方,其中廣東、四川反腐強度最大,兩省分別有36位、33位醫院院長、書記被查,兩省合佔全國被查院長總數約44.5%。
恐削弱中企投資氣氛
儘管事件未算好突然,但A股及港股醫療板塊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跌幅。香港醫療保健指數、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數昨日均跌超過半成,恒生指數成分股翰森製藥(03692)跌一成,中國生物製藥(01177)跌5.62%,藥明生物(02269)跌2.44%,但對港股整體投資氣氛影響未算嚴重。
恒指昨日收市微跌一點,指數在俗稱牛熊線的250天線前有反彈外,其他行業未受太大程度拖累。然而,投資者不應掉以輕心,認為不會影響其他股份投資氣氛,本周中資電訊商及阿里巴巴(09988)等公布業績,績前表現平穩,假如業績稍不及預期,不能排除投資者會乘機沽貨。
內地上月CPI或轉跌
本周另一個焦點是,內地將於周三公布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值得留意的是,有部分投資者擔心7月CPI或再出現負增長情況,形成「通縮」的憂慮。有機構預測,7月CPI與去年同期比較平均為負0.47%,預測區間為負0.2至1%。
中信証券研究部表示,豬肉月均價格仍在低位徘徊,鮮果、蔬菜價格的高頻數據也錄得較大跌幅,核心CPI預計仍難以恢復至疫情前均值水平。需求不足,經濟倒退,理論認為經濟衰退和蕭條是由於通貨緊縮所引起。7月時,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曾預期,今年來CPI按年漲幅震盪回落,7月份數據可能繼續下行,主要是需求恢復時間滯後和基數效應導致的階段性現象。再者,內地宏觀經濟算是穩步恢復、廣義貨幣(M2)保持較快增長,與歷史上的典型通縮存在明顯差異。
簡單而言,就算7月CPI可能是負增長,也不應就此斷定已出現通縮。事實上,只要內地貨幣條件合理適度,居民預期穩定,加上政策效果顯現下,供需缺口將進一步彌合,8月以後的CPI有望逐步上行,預計全年CPI總體走勢呈「U」形,年內物價水平也極大可能先降後升。
元宇證券基金投資總監 林嘉麒(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