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股民輸到驚未敢入市 寧買基金保險

有內地市民寧到海外摸頂投資房產,也不願在內地撈底買入股樓。 有內地市民寧到海外摸頂投資房產,也不願在內地撈底買入股樓。
有內地市民寧到海外摸頂投資房產,也不願在內地撈底買入股樓。
內地當局近期提出要「提振投資者」,官媒即助攻,更將提振股市與促進消費兩者掛鈎,指「促消費,資本市場大有可為」,「股民通過股票基金賺到錢,是擴大消費必要之舉」。昨日傳來當局變相向券商「定向降準」放水300億元人民幣,以實際行動撐股市。惜從這周A股僅平穩的表現來看,內地股民對官方「擁抱股市」的呼籲顯然抱有戒心!
股市好,自然能產生財富效應,皆因居民在股市大升時能輕易「錢搵錢」,口袋多了錢,消費意欲自然提高。問題是股市怎樣才能好?經濟前景好,股市表現好,企業能在資本市場籌集資金發展業務,促進投資與就業,兩者相輔相成,能造就大牛市的來臨。但經濟景氣不好,又如何促進股市表現好?這關鍵就是掌握到市場預期與信心。
改善民營經濟始治本
2015年A股大冧市後,中國資本市場進行了多項大改革,並加強監管,理論上條件已有大進步。如今問題在於,3年清零防疫拖垮了大大小小的企業,經濟景氣轉差,製造業、服務業復甦不似預期,且房地產業不景氣蒸發了可觀財富,且外部形勢不樂觀,人民幣反覆走貶,都是內地股民未有一擁而上,以積極投身「股海」來回應政策號召的原因。
事實是,單是去年,A股跑輸美股及日股,股民輸到怕,寧乾脆將資金存到銀行;銀行下調存款利息,資金就轉投貨幣市場基金或保險產品。更甚的是,美國地產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的一年,中國人在美國花逾千億元購置房產,即寧可到海外摸頂投資,也不願留在內地抄底股樓。
在這個情況下,官方要提振資本市場,實不容易。向券商變相放水300億元人民幣,政策取向無疑是明確的,但對提振市場信心作用仍有限。說到底,得從實體經濟方面多下工夫,有力提振景氣,激活民營經濟,讓企業與居民對經濟前景恢復信心,才是推動股市表現的最大原動力。單靠行政手段、喊口號、輿論來撐股市,一則作用不明顯,二則也盡顯不了解市場,自然也就難以實現政策目標。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