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美債危機路人見 破局最終靠實戰

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惠譽近日突然下調美國的長期信用評級,再次觸動市場對美國債務危機的擔憂,金融市場為之震盪。事實上,這些年美國債務瘋狂膨脹,政府長期入不敷支,財政赤字已成天文數字。美國政府欲再次利用美元霸權,藉天下大亂引發全球經濟大蕭條,變相來個全球資產大洗牌,重置債務。問題是,今時今日美國的國際影響力已褪色,全球也在嘗試減少對美元支付結算的依賴,美國若想乘亂賴債,只會加快全球去美元化進程,敗局自招,與人無尤。
是次惠譽摘下美國享有的最高主權信用AAA級別,降級為AA+,已是3大國際信用評級機構中,第二家降級行動,反映這絕不是偏見。無可否認,上季美國國會因債務上限問題而上演的鬧劇,一再揭示美國長期以債冚債、入不敷支的問題已去到紙包不住火的地步。奈何美國長年缺乏體制改革,一眾財金官員仍對美元霸權感覺良好,漠視世界經濟變化,始終不肯下決心務實解決問題。
俄烏戰爭,美國向俄羅斯施以嚴厲的金融制裁,沒收俄國資產,拉邦結派搞制裁,就連被稱為「金融避稅天堂」的瑞士都要被迫放棄中立,其他經濟體看在眼內,不可能沒有不安感,這驅使全球重估美元資產的安全性,各地央行不斷增持黃金,減持已不再被視為毫無信用風險的美債,豈非無因。
打從美國次按危機,聯儲局施以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到新冠疫情,祭出無限量寬貨幣政策,說明其政策已無法有效治理經濟,單靠控制貨幣發行量及調整利率,並不足以化解經濟危機。美元債務上限無止境地提高,最終只會將美元霸權送上末路,並在全球引發風險外溢,足以對金融市場構成歷史性的重大危機。
今時今日,美國的貿易量、消費群已不再是獨霸全球的王者,更多經濟體選擇減少使用美元進行交易支付結算,包括中東產油國、東盟與亞洲新興經濟體,以及全球最大消費及貿易體的中國,這絕不是單純政治取向使然,而是各地站在國家安全與市場風險的考量出發。畢竟美國債務如此膨脹下去,若非靠一場大蕭條來重組債務,就只有乘世界大亂來賴債。此前盡可能減持美元,因應本身所需的資源供需作出多元化的資產布局,乃自保之策。
今年上半年,美國銀行業爆發危機,再為全球對美債風險響警。更甚是,美國政府繼續大灑金錢,以增福利、擴軍費、補貼晶片與新能源產業,經濟效益固然難料,一派泥足深陷、盡地一煲的心態也表露無遺。最終只怕要將金融、科技與軍事霸權大晒冷,在國際地緣政治風險上搞風搞雨、多賣武器,甚或藉突發政治事件來引發極端避險需求,力挺美元,保美國舉債能力,又或乾脆藉政治事件,凍結別國手持的美債,以達滅債的目的。
這趨勢發展下去,美國變相將自身推向全球的對立面,最終解決不了問題,更讓危機加速推演,也成為推動全球重構新秩序的動力來源,這期間危機四伏,而新經濟及亞洲崛起,將引導全球重塑出非美獨尊的新發展道路。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