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華產教融合 保年輕人就業

內地政府積極培育多個產業人才,為經濟注入新動力。 內地政府積極培育多個產業人才,為經濟注入新動力。
內地政府積極培育多個產業人才,為經濟注入新動力。
培訓科技服務業專才 職教規模料增至9097億
中國經濟踏上疫情後復甦之路滿途荊棘,尤其青年失業大軍伴隨畢業季節連月創下失業率新高,引發拖累經濟增速的憂慮。不過,為化解職場新鮮人未滿足職業技能需求的供需不平衡局面,內地政府提出職業人才培養和發展方案,加以善用每年強大的年輕畢業群,蘊含着巨大的人才紅利,為未來經濟發展之路注入新動力。
國家發改委在6月中印發《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至2025年)》,提出5個方面19條具體措施。而產教融合意思是指職業學校根據所設專業,積極開辦專業產業,把產業與教學密切結合,相互支持及促進,將學校辦成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科技服務為一體的產業經營實體,形成學校與企業渾然一體的辦學模式。
職教企中滙撐利好經濟
從《實施方案》明確的5項重點任務來看,「推動形成產教融合頭雁效應」居於首位,更明確提出專業設置改革方向,「在新一代訊息技術、集成電路、人工智能(AI)、工業互聯網、儲能、智能製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養老、託育、家政等生活服務行業,深入推進產教融合,培養服務支撐產業重大需求的技能技術人才。」因此,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重要支撐。民辦職教股中滙集團(00382)投融資及投資者關係部總監印國庭也認為,新指引將利好經濟發展及改善就業情況。
技能需求脫節 招生不足
不過,目前產教融合存在「校熱企冷」問題,部分校企之間合作僅停留在協議層面,職校的課程體系、實習訓練等方面不適應科技創新及產業技術研發的實際需求,導致學生的實際技能與企業需求脫節,同時部分企業受資金、土地等投入成本的條件約束。內媒近期走訪製造業兼技工教育大省江蘇多所技工院校,發現招生情況不容樂觀,其中,辦學經費短缺、撥款不足是行業共同難題,背後與地方政府的經濟實力及重視程度有關。
中滙集團助理財務總監段浩認為,主要視乎有關省市的自身經濟發展情況,並舉例指例如粵港澳大灣區及上海等經濟發展及前景較好的省市,對各行業的勞動力需求相對較大,亦會帶動當地的高校報名情況。
發改委社會副司長孫志誠早前指,下一步當局將指導各地進一步聚焦現代職教及產業發展同步規劃及建設,把產教適配度高、支撐性強的地方,納入第二批、涉約30個產教融合的試點城市。當局又強調,將真金白銀為產教融合注入金融力量。
逾百A股公司布局 工種廣
今年以來,職教企業紛紛尋求機會登陸資本市場,1月有「互聯網職教第一股」之稱的粉筆(02469)在港掛牌上市,「成人個人興趣在線學習服務提供商」量子之歌亦於同月在美上市。數據顯示,已有逾百家A股公司布局和涉足職教,截至6月13日止,職業教育概念股板塊合共101家A股公司,其中,有18家上市公司市值更逾百億元(人民幣‧下同),而覆蓋領域涉及醫藥營銷、酒店管理、汽車售後服務、新媒體等基礎工種領域,AI、數控技術、工業互聯網等領域也涉及,符合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的需求。
業內人士稱,新政推出料有利職教體系加速完善。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內地職教市場規劃不斷上升,由2017年約5,626億元,料增至今年約9,097億元。另有學者認為,職教發展趨勢按「互聯網+教育」模式逐步擴大,將以更高效的方式為學員提供培訓,校企之間加速合作後,有望打通青年教育培訓進入新興產業的高技術關鍵路徑,能營造穩定及擴大畢業生高薪就業的機會。
中國職業教育市場規模預測中國職業教育市場規模預測
中國職業教育市場規模預測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