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汽車業成新戰場 中美爭奪話語權

論經濟實力,一國的製造業強盛,誠然是重要指標。過去數十年,汽車工業發展由歐、美和日本主導,惟隨着中國崛起,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銷售市場,並率先發展電動車產業,非但滿足到內銷市場,更開始行銷海外,全球汽車朝電動化大變革,就成為中美兩強爭取技術話語權又一新戰場!從目前的狀況來看,中國的競爭力處於上風,未來必會遇到美國陣營的多面夾擊,此前得加快提升全球滲透率,強化核心技術,以鞏固競爭優勢。
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中國是最先制訂政策推動汽車產業電動化發展的一員。近幾年中國的造車工藝漸趨成熟,國產電動車已行銷內地,去年中國的汽車產、銷量均連續第14年穩居全球冠席,而出口量更從疫前的不到百萬輛增至突破300萬輛,超越全球汽車業老大哥德國,成為僅次於日本的第二大汽車出口國。
值得留意,如今中國汽車以電動化搶佔市場,憑的絕非低價促銷,而是藉着先進生產技術、電池原料與技術等全產業鏈優勢,平均單價屬中價位水平,相較日、韓、德系汽車更具競爭力。隨着中國電動車正加速發展東南亞等新興市場,包括泰國、印尼等地,估計不用一至兩年,即可躍升至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
對於內地經濟,汽車產業蓬勃發展,既意味着聘用大量勞動力,對穩定就業市場起着重要的積極作用,這支柱產業的產值也佔去全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一成比重,標誌着中國出口由中低端的零部件及輕工業產出,轉向中高端、高附值的工業產品,支持中國的製造業升級轉型。故見在今年次季以來內地經濟增長放緩,中央最先出招提振的產業,正是汽車工業,可見其於整體經濟發展擔當重要席位。
事實上,汽車產業電動化,除了關係到經濟產值,更重要的是關係到實現減碳目標,以及新經濟發展下,智能化與數碼化應用,其潛在的綜合產值,絕對不止於汽車工業的單一產值,故此中、美都在積極爭取新能汽車業的話語權。不過,美國的相關發展顯然滯後於中國,如今企圖聯合日、韓等盟友,鞏固在充電設備方面的制式優勢,但在電池材料及生產成本等領域,要拉近與中國的競爭距離,顯然尚需時日。
正正由於如今中美博弈,貿易與市場壁壘重現,中國汽車企業與電池企業在拓展海外市場上,都採取本地化的產銷戰略,以盡量減低受運輸及關稅等不明朗因素影響。這個過程中,當然不少得要聘用產銷所在地的勞工,並與當地產業分享技術,這使得東南亞等電動車發展相對落後的地區,頗歡迎中國車企到當地投資。可在美國盟友的市場如印度,中國車企的發展則遇到刻意留難,諸多障礙。
可以預見,未來全球汽車業電動化、智能化與數碼化趨勢將朝兩大制式發展,在各地政府積極補貼使汽車業發展百花齊放過後,所謂去蕪存菁,一場殘酷的淘汰賽在所難免。中國汽車業得設法鞏固在造車技術、電池原料及技術等競爭優勢,打好這場汽車產業爭霸戰!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