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比亞迪78億印度建廠觸礁

比亞迪作為電動車龍頭,具供應鏈優勢。 比亞迪作為電動車龍頭,具供應鏈優勢。
比亞迪作為電動車龍頭,具供應鏈優勢。
繼小米集團(01810)後,比亞迪股份(01211)於印度的發展亦遇上暗湧。消息指,比亞迪與印度基建公司Megha Enigineering & Infrastructures合資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在當地設廠的計劃,遭印度政府拒絕。
比亞迪與上述合資夥伴計劃在印度南部的科技重鎮海德拉巴設立電動車及電池廠房,折算港元後投資額較比亞迪首個亞洲以外廠房——巴西的還要高出六成。不過,據報印度政府基於中國投資的安全考慮拒絕這個項目,又說現行規例不容許這種投資。
去年否決長汽設廠計劃
其實比亞迪並非首家在印度碰壁的中國電動車企業,長城汽車(02333)斥10億美元在當地設廠的計劃等候約兩年半後,終於在去年7月正式被拒。不過,比亞迪已經進軍印度市場,現於當地銷售兩款純電動車Atto 3及e6,擬於今年底前再下一城,引入已闖進日本的「海豹」(Seal)。
話雖如此,券商野村認為,以內地接連推出提振汽車銷售的政策,如早前把新能源車購置稅減免延長至2027年,該行對內地汽車市場審慎樂觀,預期電動車可望繼續穩健增長,比亞迪等具備供應鏈優勢的領先廠商可以受惠,並提到自動輔助導航駕駛的發展能夠成為股價催化劑。
與此同時,鋰鹽等車用電池的化工原料價格近期回穩,對車廠成本有利,預期短期內鋰的供需大致平衡。
另外,就工信部月初頒令修改乘用車企業的新能源汽車積分制度,野村認為,政策本意是促進車企開發和銷售更多電動車,可是實施多年來積分已經過剩,扣減的作用在於推動業界,尤其是傳統車廠,再加把勁開發電動車。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