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大行觀點:亞太區核心通脹降速緩慢

內地製造業數據收縮,反映環球消費呈弱。 內地製造業數據收縮,反映環球消費呈弱。
內地製造業數據收縮,反映環球消費呈弱。
經濟延遲衰退,但並非不會出現。儘管多地央行已大幅收緊政策,但在服務業強勁復甦下,已發展國家的經濟活動比預期更強韌。至於通脹仍然極具黏性,情況令人擔憂,即使整體通脹逐步降溫,但核心通脹居高不下,而且不只源於服務通脹,貨品物價下跌一段時期後亦逐漸回升。
中國經濟復甦勢頭消退
央行放寬政策的步伐將比市場普遍預期循序漸進——加拿大、澳洲、馬來西亞,以至美國等地的央行立場都比預期強硬。
地緣政局轉變,投資者需要新的市場對策,有迹象顯示正步入全新的環球格局,故必須重新審視風險資產如何應對宏觀環境變化。正所謂「先知先防備」,現時市場定價過早反映央行政策轉向的時間和幅度。即使聯儲局在未來數月暫停加息,下一步行動仍存在收緊而非放寬政策的風險。市場需要重新評估央行對支持資產價格的取向。
儘管物價面對下行壓力,亞洲央行出乎預期維持強硬立場。馬來西亞加息0.25厘至3.25厘。澳洲自4月暫停加息後,在兩次會議上共加息0.5厘,將利率上調至4.1厘。南韓和印度展示「鷹」式暫停加息,利率分別停留於3.5厘和6.5厘,推翻可能提前減息的預期。泰國認為政策進一步正常化仍屬適當之舉,故上調政策利率0.25厘至兩厘。
可以預期,經濟增長及通脹壓力放緩,將會為亞洲多家央行提供結束緊縮周期的空間。然而,最重要是核心通脹在合理期間內下降的情況。數據顯示,亞洲幾乎所有經濟體核心通脹均以相當緩慢的速度下降,而且回落幅度不及預期,故近期走勢反映各地央行政策轉為放寬的預期時間延遲,有可能會影響經濟情況。
內地方面,大部分周期活動指標顯示,經濟在5月和6月初放緩,與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調查出現收縮情況一致。值得注意是,信貸動力和房地產銷售轉弱,反映經濟復甦勢頭消退。
內地財策刺激或有限
除了刺激措施之外,內地要加強周期復甦,需要家庭消費和房地產銷售持續回升,但目前未有太多證據反映有此趨勢,消費指標仍低於疫情前水平。此外,房地產動工依然是拖累經濟的重大因素,銷售和建築活動持續疲弱,故現時市場希望中央可以提供幫助。
至今中央似乎不願推出廣泛寬鬆措施。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為5%左右,在基數效應下能輕易達成,加上官員擔心累積過多債務對財務構成威脅,故預期政策刺激措施有限。
宏利投資管理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