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衰退通縮齊襲華 出招拆彈挽狂瀾

中國公布最新一系列數據顯示,經濟衰退風險增,且通縮的預期正形成,誠然不利疫後經濟復甦,當局得盡快推出強而有力的刺激措施穩住經濟形勢,尤其是要設法加大支持創業創新及小微企業發展,緩減就業市場壓力,讓民營經濟再擔當增長火車頭,設法避免市場形成長期的通縮預期,否則消費與投資低迷頹局更難扭轉。
內地上半年及次季的經濟增長均遜預期,上半年發電量增長不到4%,若撇除首季的疫後大反彈,次季增速放緩的壓力凸顯。內部需求不繼,外部需求更不濟,致出口及製造業都陷入低潮,企業減少投資,工人開工不足,青年失業率創新高,都在在反映景氣愈來愈不對勁,得盡快「落重藥」止住頹勢。
內地的地產市場及資本市場氣氛不振,資產價格展望下行,財富效應難彰顯,即使銀行減存款利息,居民對經濟前景審慎,繼續減少消費與投資,寧願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多存現金應急。更甚是,物價低企,即使不少地方政府已放寬置業限制,但在預期樓價續跌下,用家不急上車,業主甚至選擇提前還貸,「資不抵債」的就索性斷供,這種風氣延伸至其他消費領域,勢令「內循環」戰略大打折扣。
畢竟,中美關係發展、歐美經濟未來是否能擺脫衰退,並非中國單方面可以控制和預計,變相說明出口及製造業情況都只能求穩,暫難有好大的突破,只有花更多心神集中做好本地經濟,梳理內部矛盾,加強抗逆力。內房危機是中國經濟這些年積累的最大隱患,治理不好足以毀掉經濟,所以內地當局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最先出手調控樓市,至今危機尚未解決,拖住經濟復甦後腿,得加大力度理順矛盾,以免誤了大局。
同樣重要的乃另一資產市場——A股表現,上半年並未能有效反映經濟復甦潛力,在吸引更多外資、協助企業尤其是房地產企業融資問題上,表現未盡人意。居民資金亦變相少了實現財富效應的出路,實體經濟景氣欠佳,搵錢愈趨困難,只有對消費和投資持更謹慎態度。
基本上,目前當局提振經濟的手段,包括支持汽車工業以穩製造業職位、消費需求及出口業補底,並減低利息成本以助企業應對困難。問題是,下半年外部形勢可能更糟,身處的第三季若未能止跌,末季情況更不敢想像。要有力穩經濟,單靠促銀行向市場讓利充其量只能換取時間,並不切實際,得從再次釋放民營經濟活力方面入手,畢竟老百姓實際感受到景氣改善,有搵錢機會,信心恢復,則官方推出的刺激經濟措施才能事半功倍。
近月內地部門頻密與民企交流,希望不只是官式姿態,而是有實際行動,包括去除各重點產業的監管不確定性,加強在公平競爭、產權保護等各方面,向民企送上「定心丸」,讓居民增強對前景的信心,企業放膽借貸,民間投資重納擴張軌道,自可起四両撥千斤之效。
全球都在駐足觀望內地如何出招穩經濟,畢竟中國的增長已是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若連中國經濟都硬着陸,意味全球日子都難過!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