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聯合醫務新開影像中心冀3年回本

郭卓君指行業成本趨升,大眾難奢望醫療費用減價。 郭卓君指行業成本趨升,大眾難奢望醫療費用減價。
郭卓君指行業成本趨升,大眾難奢望醫療費用減價。
過去3年疫情,部分本地醫療集團曾罕有地出現虧損。不過,成立33年的聯合醫務(00722)疫情期間仍保持盈利。聯席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郭卓君接受本報專訪時認為,主要與集團以本地醫療服務為主要收入來源有關。未來集團仍抓緊中港兩地通關的機遇,於本月初與合作夥伴開設新的醫學影像中心,投資額近6,000萬元,冀3至5年內回本。
新中心位於尖沙咀旺區一個樓上舖,郭卓君坦言:「呢類舖位以前唔到我哋攞,通常都租畀其他零售」,惟疫情打殘不少零售店。今次選址尖沙咀,因看中它是內地人熟悉的區域,但年初通關以來,由他們所見內地病人到港就診的人數,似乎仍顯著低於疫情前。她估計,或與內地近年藥物的批次增加,不少專業專科藥物都可在內地以更便宜價錢買到有關,意味內地人不再需要特地到港就診。
中港人口老化添服務機遇
隨着中港兩地人口老化,未來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勢不斷遞增,但她表示,開設新的醫療服務中心需審慎進行。除因投資額龐大外,醫學影像因涉及放射性的操作,地點會受規限,更需審批。最重要是,要與其他專科醫生或醫務所靠近,方便其他醫生轉介病人到中心做化驗、專業影像、超聲波等服務。
本次由籌備、買機器、申請牌照至開張需時達9個月。至於人力資源方面,郭指,醫生在本地的收入多於海外,故較少會移民,但其他醫護、專業技師等確實有流失情況。以醫療放射師為例,相關大學學位本身很少,每年新人有限,近年這類人才的工資幾乎每年以雙位數增長。至於解決辦法,她說:「請得多不如請得精」,有經驗放射師,通常懂得操作多款機器,團隊缺人有「補位」功能,故行內都會設法搶和留着相關人才。由於醫療資源缺乏,行業成本有增無減的預期下,一般大眾恐更難奢望醫療費用減價。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