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二手蝕讓半年658宗 年飆倍半

上半年屯門區湧現至少88宗二手蝕讓個案。 上半年屯門區湧現至少88宗二手蝕讓個案。
上半年屯門區湧現至少88宗二手蝕讓個案。
樓價蒸發近9億 18區全見紅 屯門最傷
環球經濟未見好轉,加上息口仍未見頂及移民潮衝擊下,香港樓市蝕讓出貨情況更趨嚴重。上半年二手市場出現至少658宗帳面低於購入價的轉手個案,蒸發樓價金額近9億元,兩項數字均較去年同期大升,其中涉及宗數飆升約1.5倍。而全港18區都見紅,當中,屯門區湧現至少88宗最為慘烈。
5年內入市佔近75%
根據本報統計,去年上半年貶值成交宗數及總值分別至少約261宗及逾5.3億元,而今年上半年樓價雖向上,但不少業主仍選擇蝕本「斬纜」離場,故期間帳面跌價宗數及涉額持續增加,蒸發樓價金額按年同期亦升約70%。
至於2022年下半年市場出現至少628宗帳面貶值二手成交,期內樓價蒸發逾7.8億元,而今年首6個月同類數據,按半年計則分別再漲約4.8%及約15%。不過,6月單月就出現至少85宗同類二手成交,按月減少逾20%。
今年首半年貶值成交中,佔近40%為2019年購入,即屬持貨約4年的貶值個案,其次是於2018年入市,持貨約5年沽出的跌價成交,佔約24.5%。事實上,在2018年或以後購入單位的貶值成交,佔整體近75%。
另一方面,大埔比華利山別墅一幢洋房於2008年購入,於4月售1,580萬元,約15年帳面蝕約95萬元,為上半年持貨最長的貶值個案。
九龍城65刁慘絕市區
而今年上半年貶值幅度最大的兩宗成交,均跌價逾四成,原業主同於一手市場購入單位。其中,銅鑼灣yoo Residence一房單位以800萬元沽出,約10年帳面跌價約44%,但扣除回贈金額料蝕幅收窄。而部分單位大劈價吸客,沙田薈蕎連花園複式戶,曾在拍賣場開價1,550萬元推拍,其後最終以950萬元售出,除較之前開拍價低600萬元外,亦較2019年購入價帳面低近43%。
另外,以全港18區作統計,當中,細價樓供應為主的屯門涉及蝕讓宗數最多,美聯梁浩文表示,該區受累於過去半年新盤低開外,估計息口向上,也令業主因供樓負擔增加而沽貨。
除了區內半新盤外,不少居屋如兆康苑,期內都出現至少5宗跌價成交。沙田區上半年也湧現不少於80宗,當中馬鞍山佔至少38宗,而西貢區出現至少75宗,其中,將軍澳佔至少54宗。
市區盤方面,就以何文田及啟德等的九龍城區出現至少65宗最多,何文田佔至少30宗,區內半新盤皓畋有至少19宗,跌價幅度約2至30%。港島東區亦出現至少53宗,並以鰂魚涌佔至少20宗最多。
翠怡樓王帳貶119萬
即使過往表現最穩陣的10大屋苑,上半年都有不少蝕賣成交。荔枝角美孚新邨錄至少18宗,樓價帳面跌幅由約2.2至25.8%。香港置業吳志輝表示,屋苑樓價已由高位回落約15%,料近5年入市的業主沽貨,都有機會要蝕賣。而沙田第一城及鰂魚涌太古城分別錄至少10宗及8宗同類個案。
事實上,不少以往以高價搶入市買家,近日都要蝕賣。美聯蘇順華表示,青衣翠怡花園11座高層G室,實用面積約368方呎,原業主2019年8月以665萬元購入,呎價約18,071元創下屋苑歷史新高。單位今年4月以600萬元放售,再劈價54萬元,剛獲外區租客以546萬元購入,呎價約14,837元,持貨約4年帳面蝕119萬元,貶值約17.9%。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表示,香港樓價由高峰回落逾一成,蝕讓個案多為持貨3至7年沽貨的業主,當中不少更屬移民賣樓,或因股市、經濟轉差而沽貨套現等,因為環境突然轉變而出售物業。不過,他對下半年樓市仍然樂觀,若市況回升,同類業主沽貨將會減少,蝕讓宗數亦有機會收窄。
上半年二手市場貶值個案上半年二手市場貶值個案
上半年二手市場貶值個案
首6月分區蝕讓成交宗數首6月分區蝕讓成交宗數
首6月分區蝕讓成交宗數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