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中港經濟同病憐 股樓險境讓人愁

中港經濟的依存度處於回歸以來最高水平,遇着近季內地經濟各範疇都在開倒車,市場期待中央盡快出招穩經濟之際,港股、樓市卻頻傳利淡消息,包括以百億元計的巨額住宅交易遭買家撻訂,且再有具規模的上市公司宣布接獲私有化建議,長線小股東眼見公司被殘價收購退市,眼淚在心裏流。香港兩大資產市場繼續墮落,非但難以吸引資金、企業與人才,即使內地能穩住增長,核心產業競爭力不斷下降的香港,不一定能受惠,最終只怕難逃被邊緣化的厄運!
第二季內地經濟明顯減速,最新公布的進出口數據可見,外貿情況形勢仍然嚴峻,這關係貿易與製造業的大量中小微企業和勞動人口的生計,變相向消費與固定資產投資等內部需求再次澆上一盆冷水。雖然如今市場都在期待月底當局會推出新一輪刺激經濟措施,惟當前內地經濟形勢是錯綜複雜的內外因素所造成,中美關係持續走下坡,內地製造業將繼續承壓,而歐美經濟衰退風險未消,外部需求前景並不樂觀,這些因素都並非中國可以控制到,變相就說明,憧憬刺激能提振復甦可能只是一廂情願,事實是全球經濟景氣愈來愈糟糕,並非由中國單一個經濟體可以扭轉乾坤。
近幾年在中美關係變化下,香港經濟轉向更多依靠與內地互聯互通,金融業也由過去的國際多元發展,轉變為更多傾向配合國家戰略,如人民幣國際化、開拓東盟、中東市場等,傳統歐美資金明顯退場。誠然,香港可以選擇的餘地不多,惟在這個過渡期,香港市場必然要面對資本大洗牌。奈何遇上內地經濟自顧不暇,人民幣持續貶值,以中國資產為主的港股吸引力下降,加上內地市場持續加大開放,更多外資可以直接進入內地市場,更多內地消費者可在免稅區消費,香港的角色淡化,再觀乎內地的外貿情況,可以推斷下半年香港的出口貿易業將再度陷入低潮,通關後整體景氣復甦未如預期,事必有因。
香港各主要產業都危危乎之際,港府對於穩定樓市依然畏首畏尾,僅僅放寬部分住宅按揭,卻未有正視「撤辣」的問題,樓市再度尋底之勢已成。最新傳來有外資買家寧願撻訂20億元,亦要終止涉額207億元的港島半山豪宅項目交易,反映參與香港樓市的外資已經打定輸數,寧輸止蝕離場,可想而知對香港樓市展望看法有多淡。
樓市如是,股市更讓人發愁,皆因估值與交投長期低迷,流動性每況愈下卻束手無策。昨日再傳來有上市公司獲提私有化建議,反映港股交投不振,無法讓上市公司資產價值得到合理反映,也不利融資。選擇退市,意味掌有財力的大股東趁低收購公司資產,之後大可重新包裝擇機再尋求到其他市場上市,但長期持貨的小股東卻「無仇報」,更隨時血本無歸。這樣持續下去,港股焉能不「水盡鵝飛」?
香港經濟問題千頭萬緒,底子不斷轉弱,內外風險因素不斷累積,只怕遲早會威脅到金融系統穩定。奉勸看官做好風險管理,積穀防飢,以防黑天鵝一旦出現,灰犀牛就在後頭!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