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美霸主義禍全球 世界經濟有排愁

近月美國拜登政府高層及美國大型企業的頭目接連到訪中國,惟至今為止,未見中美關係有好明顯改善。事實上,中國龐大的市場至今猶在,也從未有改變對外開放門戶的國家方針,變化就在於美國堅持對華發動「經濟冷戰」以鞏固自身霸權,破壞互惠互利的全球化發展基礎。若中美關係繼續惡化,世界經濟幾可肯定已過「速度極限」,進步變得困難,取而代之是景氣衰退甚至蕭條的到臨。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憑藉「油金體系」奠定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成就數十載的美元霸權。美國掌握「印鈔權」,可以銀紙任印,購買各地的商品,成超級強國。可同時美國這種發展模式將製造業外判予全球各地,變相為其他經濟體帶來發展機會,中國發展成為「世界工廠」,說到底是因美國主導的全球化發展模式而來,疫前全球化趨向高峰,創造可觀產值,也是世界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基礎。
問題是當中國發展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美國內部經濟包括長期依賴發債度日、貧富懸殊等問題愈來愈嚴重,美國政客將矛頭直指中國,並認定中國是戰略對手,必要全力阻止中國崛起。美國兩任政府向中國大打貿易戰與科技戰,基本上都是美霸主義一脈相承。
不過,貿易戰5年過去,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貿易國,依然與世界各地做生意。即使美國拉幫結派搞技術圍堵,中國的戰略科企仍在營運,亦加速技術自主化發展,不少外資科企更設法繞過政府圍堵,爭取與中國做生意,這說明美國的國策背離市場,不切實際,也注定無法達到阻止中國崛起的目的,反而讓自身的競爭力倒退,全球去美元趨勢就是最好例證。
事實上,本來全球化下,經濟貿易、文化與技術交流興旺,促進世界進步。可未來卻要走回頭路,全球化變成半球化,美國設備有美國的制式,中國設備有中國的制式,兩者無法兼容的話,區域化的產業價值無法與昔日全球化下的產業效益比較。美國擁有技術,但卻不具備勞動力和全產業鏈優勢,也沒有具吸引力的內需市場,結果技術透過產業化與市場化實現利益之路必然是崎嶇滿途,最終必將反映在美國經濟產值倒退上。
至於中國,美國發動的科技戰,確是一場難以應付的戰役,但難打亦要硬着頭皮應對,以舉國之力全力推動晶片國產化。鑑於技術突破需時,難一蹴而就,這難免會拖慢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但不至於令形勢完全逆轉。若年底內地科企能在5G設備晶片應用上作出突破,將會是中美科技戰一個里程碑。
美國企業不欲放棄中國市場,但美國政客以「國家安全」凌駕商業利益,限制美國企業、資金、人才在華發展,變相製造內部矛盾;美國此舉也必會招來中國反制,下月起限制半導體關鍵金屬出口,就是給美國明確的表態。若中美關係仍未見到積極性的變化,明年美國大選年,情況必然更顯複雜難解。
中美經濟展望極不明朗,世界經濟亦不會好過,低增長難維持,最怕衰退將成新常態!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