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全球經濟危 5年內續低迷

IMF預期未來5年全球經濟增長僅得3%。 IMF預期未來5年全球經濟增長僅得3%。
IMF預期未來5年全球經濟增長僅得3%。
IMF估GDP僅年升3%少過平均值 籲各國留錢應急
上月美國通脹降溫超乎市場預期,也許令市場暫時鬆一口氣。不過,經歷新冠疫情、中美鬥爭及西方央行把息口加至金融海嘯前高位後,世界經濟早已變得不一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重申,未來5年全球經濟增長會顯著減慢,恐窒礙全球資本流動。亦有國際資產管理公司提醒,不能對通脹升溫的風險掉以輕心。
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稱,未來5年全球經濟生產總值(GDP)增長僅得3%,比長期平均低0.8個百分點,因此呼籲各國政府,尤其是新興經濟體,需要收緊財政政策,以控制債務水平,降低通脹,而且一旦通脹揮之不去,融資環境將進一步收緊,繼而衝擊資金流動。言下之意,就是政府應審慎理財,並為日後潛在的經濟困局預留的彈藥,國際資本隨時令局勢更複雜。
該機構對英國的經濟評估,某程度上也是發達國家前景的縮影,事關其評論當地生產力增長呆滯用上「一如其他發達經濟體」一語。然而,風險依然頗大,尤其是工資和定價引致的物價壓力大於預期,萬一通脹比預期頑固,英倫銀行恐再加息,並使息口在高位徘徊更長時間,降低通脹是實現經濟持久穩定和增長的必要前提。
英銀行壓測 大行全過關
英倫銀行則表示,英國暫時扛得住加息的影響,但承認該行過去一年來不停加息,對經濟活動的影響需要一段時間始能完全反映。基金公司駿利亨德森亦指,全球最大上市公司上一財政年度淨債務大增4,560億美元,以固定匯率計達到7.8萬億美元,增幅和餘額俱創新高,就算情況不至於太令人憂慮,企業信貸質素勢將倒退,速度視乎勞工市場及服務業有多堅韌。
金融體系風險似乎暫時可控,繼美國聯儲局公布23間大型銀行全數過關後,英倫銀行亦公布其壓力測試結果,8家最大英資銀行滙豐控股(00005)及渣打集團(02888)等,於比目前差得多的情況下尚可保持穩健,核心一級資本(CET1)充足比率僅跌至10.8%,其中滙控及渣打分別降至10.7%及8.8%,遠高於合格水平,並確認該行正與財政部怎樣改革對較小型銀行的監管。行長貝利稱,銀行財務穩健,可提高存戶的利息。
內地托市料首重保就業
不過,IMF對全球經濟未來5年前景不太樂觀,原因恐怕還有中國經濟放緩。財富管理公司諾亞國際的首席投資官蔡清福稱,難以預料本月的政治局會議推出甚麼措施谷經濟,可是一旦力度不及市場預期恐令投資情緒更加悲觀。現時內地最大問題是年輕人失業、就業不足,嚴重影響消費及經濟,所以相信當局亦視「保就業」為重要議題,從這方面着手「谷經濟」。
蔡坦言,目前港股估值「好低好低」,建議投資者可借機吸納具增長潛力的股份,持貨兩至3年,特別看好科技板塊,又指螞蟻集團被判罰款意味內地監管終告一段落,「政策不明朗終於明朗了」。不過,他提醒,環球投資者正低配中資股票,並轉投印度和「終於瞓醒」的日本股市,資金流入終歸看能否獲利,中資股的轉捩點暫時未出現。
摩根資產管理環球多資產策略師盛楠表示,反映全球股市表現的MSCI所有國家全球指數,市盈率處於15.5倍,跟10年平均值相若。即使經濟衰退的風險有所緩和,盈利預測下調周期亦已屆尾聲,該行對股票的投資評級也只是由「低配」升至「中性」,並稱通脹重新升溫乃今年及明年最明顯的風險。
全球實質經濟增長全球實質經濟增長
全球實質經濟增長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