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經濟尚未脫險 人民幣貶壓難消
今年中國走出疫情,經濟復常,惟次季以來增長步伐持續放緩,近月通縮壓力更在加大,消費信心每況愈下,內房危機與地方債務積重難返,已去到要銀行業作出更大讓利來支持大局的地步,惟這不見得能解決問題,更可能加大金融風險,加上下半年美國聯儲局或再加息半厘,中美息差效應將會擴闊,人民幣貶值壓力難言消退。得有心理準備要繼續勒緊褲頭過日子,保持審慎理財,投資組合保持一定的現金水平,以應付突如其來的巨變。
內地6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去年同期持平,即通脹率已降至零增長;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再跌,反映內、外需求持續疲弱。市場愈來愈擔心價格下降將進一步打擊信心,壓抑需求,從而與價格表現形成惡性循環,將內地經濟推向比通脹更可怕的通縮。想起過去逾30年日本陷入長期通縮的迷失歲月,頓令人汗顏。
如今,內地經濟被兩大絆腳石所纏,第一是內房危機,第二是地方債務問題。經濟持續放緩,顯然不利於解除這兩大危機。為了力挽狂瀾,昨日內地公布6月新增人民幣規模勝預期,即加大放水力度;社會融資規模亦比預期好,總算是近期比較正面的經濟數據。
其實,如今居民未去到無錢開飯的地步,主要是信心低迷,不願投資也不願消費,這就漸漸形成一股經濟逆風。對於解決內房與地方債務問題,大水漫灌顯然並非國家政策,得依靠長期賺取穩定可觀利益的銀行業讓利來支持,故傳來延長地方債及房企債務的期限、降低各種利率的做法,不讓人感意外,惟若此舉仍未能成功促進市場需求,銀行利息收入減少或貸款質素和需求雙降,衍生出的問題可能更嚴重、更持久。
眼前在這個內地宏觀經濟狀態及外部息差表現下,人民幣要擺脫貶值風險一點也不容易。市場一直憧憬本月內地將有重大提振經濟的消息宣布,這是扭轉下半年弱勢的關鍵所在,畢竟若第三季企穩的願望再次落空,則第四季的下行壓力或比疫情期間更嚴重。
說到底,內地經濟面對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資產價格脫離市場。就如A股長期缺乏波幅,散戶被割韭菜嚇怕,更遑論吸引更多外資參與;內房市場調整,樓價本應要經歷下跌周期,但政府以行政手段不許樓價大跌,結果導致遲遲無法完成調整,無法體現中國資產的發展潛力。所謂「長痛不如短痛」,如何放開市場讓其自行修復,重建活力,以更多行動落實持續市場改革開放的承諾,來吸引更多外資參與,盤活資本市場以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都是未來當局須正視的大事。
雖然目前中國電動車行業的國際競爭力佔優,但單靠汽車製造工業,不足以挺着全國經濟。如今內房市場的財富效應已大受限制,另一個能帶來資產升值效應,協助企業融資、緩解債務問題、提振信心、扭轉景氣弱勢的是金融業。下半年中港兩地新股市場表現將有重要啟示,只有耐心觀望拐點出現。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