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經濟幣策一團糟 美元霸權走末路

自1971年美元與黃金正式脫鈎,「美金」一詞正式走入歷史,支持美元匯價穩定的布列頓森林體系解體,再發展出「石油美元」體系,成就逾半個世紀的美元霸權。美國靠着軍事與金融霸權收割全球發展的成果,損人而自肥。可這些年美國經濟缺乏改革,競爭力每況愈下,在國際的影響力大不如前,加上在俄烏戰爭濫用金融制裁,天量債務嚴重透支美元信用,這一系列因素促成全球「去美元化」。隨着美國高通脹常態化,但緊縮貨幣政策在經濟面臨衰退下到了拐點,美元貶值周期將到臨,結合地緣政治變化與數碼貨幣的發展,促使全球貨幣體系圍繞「去美元化」這一主題重塑新秩序。
作為全球外匯市場的霸主,美元一直都是最堅實的避險貨幣,其避險作用甚至被認為優於黃金。2020年初新冠疫情剛於全球肆虐,引發各國金融市場暴跌,可疫情期間還是唯獨美元走強,正反映美元唯我獨尊的地位。
然而,聯儲局以抗通脹為由,激進加息,造就美元一匯獨強,卻遇上今年3月爆發銀行業危機,暴露美國金融業問題,市場陷入恐慌之際,美匯指數未見明顯反彈,而且不久之後更開始「陰跌」。巧合的是,中國也差不多在同一時間開始積極與各國簽署貨幣互換協議,甚至打入中東市場,「石油人民幣」謀登國際舞台。如是者,「去美元」不再是空口說白話,而是正在發生的事實。
不過,正所謂「爛船都有三斤釘」,美元霸權風行數十載,人民幣要在短時間內取替美元,既不合邏輯,也沒有實際理據支持。再者,要讓各國減持美元,那麼必定要有具足夠說服力的理由,畢竟歐洲、日本、南韓等作為美國盟友,暫毋須擔心遭受金融制裁,甚至他們本身也能從美元霸權獲取好處,比如日本就是美國最大的「債主」,靠持有美債收息,日、美在亞太地區的戰略關係,路人皆見。
理論上,假如真的出現全面的「去美元化」,那麼必然是因持有美元會招致損失。這情況反映美元處於長期貶值的周期,任何人只要持有美元,就意味着無時無刻都在輸錢,那麼不論是個人、投資機構,甚至各國的中央銀行,減持手頭美元也是順理成章。
美元可能正處於這樣的一個「長期熊市」之始,此乃不少華爾街大行的觀點。畢竟美國仍在加息,利率上升理應繼續推高美元匯價,但現實卻是美國經濟展望悲觀,國際影響力下降,美元匯價卻升不起來;加上美元的避險功能褪色,也是美元升勢強弩之末又一原因。隨着聯儲局有很大機會在明年減息,加上美國在疫情期間大舉印發鈔票,「供應愈多,價格愈低」乃是最基本的經濟定律,種種迹象都預示美元處於大型跌浪的開端。
正如歷史上各個朝代的衰亡,霸權的隕落總是一個漫長過程。即便美元將走下全球貨幣霸主之台,成為多個國際儲備貨幣的其中一員,所需要的時間可能以十年計,期間中國與亞洲崛起、數碼新經濟興起等多條新戰線的賽果,就成為全球去美元化速度的變數。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