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人幣國際化提速 打鐵還需自身硬

正當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加上中美息差擴闊等因素,近期人民幣的貶值壓力持續增加。更甚的是,部分透過貨幣互換協議取得人民幣的中國貿易夥伴在市場沽人民幣換取美元償債,加大短線沽壓。不過,匯率升貶不影響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更重要是中國經貿競爭力不斷提升,隨着人民幣在國際應用日廣,對沖工具等配套日益完善,中國資產在國際舞台的發展潛力樂觀。
一場俄烏戰爭,美國對俄羅斯施以嚴厲的金融制裁,加速全球去美元化趨勢。在這個背景下,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與最大貿易國,可因應國際市場對非美貨幣的需求增加而提速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這中長期戰略。比如中東主要產油國沙特阿拉伯之所以願意積極加強與中國的經貿聯繫,甚至研究建立石油人民幣體系可行性,除了因為美國已成為沙特的能源業競爭對手,兩者過去的利益關係徹底改變外,在預示歐美經濟進入長期高通脹低增長期下,將能源產業焦點東移至石油進口大國的中國,也是在商言商,順理成章之舉。
事實上,若中國能以人民幣向沙特買石油,沙特收到人民幣也要確保有出路,故見沙特加大在中國的能源基建投資,並加強與香港的金融聯繫,相信為未來參與中港兩地資本市場鋪路,這也符合沙特推動本國經濟多元化發展的戰略,互惠互利。若然中沙關係能作為一個典範,相信會有更多貿易夥伴願意與中國加強經貿交往和金融貨幣合作。
可以說,目前的國際形勢,以及中國的經濟與貿易實力,創造了人民幣國際化的條件。惟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不少困難。就如目前中美息差擴闊,引發套息交易,阿根廷便以人民幣償還外債,以避免違約風險,市場上多了人民幣沽盤以套取美元,人民幣匯率承壓。不過,匯率升貶與一國貨幣的國際化程度無直接關係,更重要的是貨幣供需及資產質素,說到底就是中國資產的實際回報。
中美博弈至今,美國仍維持與中國的經貿關係,美國政府高層接連訪華,說明兩國根本不可能脫鈎。中國經濟保持穩定發展,資本市場進一步開放,為更多外來資金帶來合理的回報和投資出路,應該是全球都在期待的事情。
無可否認,中國至今尚未完全開放匯率浮動和資本帳,惟正如當年金本位年代的美元,即使用固定匯率和資本管制,也能成為儲備貨幣,故別因此而低估人民幣國際化的潛力。人民幣短期雖不太可能取代美元,但有機會取代部分英鎊、日圓等份額。若全球更多人願意買人民幣債券、股票;更多外來商品銷往內地;而中國商品如太陽能板、電動車等又暢銷全球,自然提升人民幣的國際流動性和滲透率。
打鐵還需自身硬!當前中國首要搞好經濟,梳理風險,交出好的資產質量,深耕市場改革開放。歷史說明金融開放離不開服務實體經濟,而經濟實力強就是貨幣穩定的基石。在國際上搞分裂並不可取,若然人民幣被標籤成美元以外的避險貨幣,難免沾上地緣風險因素,這既沒必要,也不利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