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疫情已過又如何 經濟不興續蹉跎

香港經濟走出疫情已半年,但經濟復甦步伐未盡人意。旅遊及消費市道不似疫前,股市和樓市景氣更每況愈下。一個靠四方財源匯聚的國際都會,如今錢財和人才都四散,從股市低迷的表現,預示未來6至9個月經濟景氣難以樂觀。最怕是今年經濟復甦夢碎,明年在歐美經濟衰退及多地選舉政局動盪下,日子更難捱。說好的「香港回來了」何時才能兌現,讓經濟重新騰飛?
回歸祖國四分之一個世紀,過去幾年香港的變化尤深。先是中美開打貿易戰、繼而是香港社會動盪、3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緊接是俄烏戰爭,都是歷史性的國際事件,也令這個國際都會變得不一樣,尤其是香港面對着前所未有的國際地緣政治風險,可涉及國家安全問題,不容香港特區主導,得緊跟國策行事。香港在疫情期間的處理手法,完全配合內地「清零」防疫政策,代價是一段時間內經貿活動與國際脫節,致使在疫後復甦賽明顯滯後。
本來可幸的是今年以來經濟復常,奈何疫情期間不少人才及錢財都捨港而去,難望在短時間內回歸。更甚的是,過去一季內地經濟復甦增速持續放慢,人民幣匯價持續承受貶值壓力,這使得兩地經濟疫後復甦的預期由高峰滑落,也令以中國資產為主的港股估值不振,資金離場甚至流出香港,致令港股表現跑輸全球主要股市,流動性不足的問題愈見突出,新股市場吸引力大減,昔日蓬勃發展的香港資本市場,便落得當前「水盡鵝飛」的局面。
也許,香港經歷了這幾年的巨變,要期望能重返2019年前的景氣水平是不切實際,畢竟內、外情況已不一樣。歐美資金減少在香港市場的參與度,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就成為香港經濟最強的後盾。近年中港市場的金融連接得到強化,香港也因應國策積極建立與中東等其他非美經濟體的經貿連繫,如今市場只有寄望內地經濟能止住轉弱的趨勢,兩地資本市場協作能盡快體現成效。
到底中港金融何時能全面發揮互聯互通之效,大家都沒有水晶球。不過,有一點得認清,乃環顧全球,歐美經濟衰退風險尚未完全解脫,通脹與利率「雙高」的狀況好大機會將維持一段較長時間,而日本寬鬆貨幣政策逆轉的時點亦在倒數。論中港市場的增長潛力與估值吸引力,並非缺乏吸引資金回流的誘因,大前提是兩地得妥善梳理內部風險,並堅持深耕市場改革開放,提升經濟質量,則不愁「利」字當頭的外資不再進來。
上半年未盡人意,展望下半年,如何能對抗外部經濟逆流,穩定景氣與市場信心,就成了港府重要任務。延續各項扶助企業的抗逆補助之餘,推出第二批消費券,算是聊勝於無。更重要的,金融與地產是香港經濟兩大基石,兩者也高度關連,實不容出亂子。除了設法當好人民幣業務樞紐外,當局應盡快正視樓市不穩的問題,讓過時的樓市「辣招」退場,以盤活資產流動性,有力促增長、穩信心。否則中國資產壓力未消,港元資產又高台跳水,非但經濟復甦難以維持,更有疫後再度探底之虞!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