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全球營商掀巨變 企業變陣迎挑戰

過去數十年的太平盛世已隨着全球兩大經濟體脫鈎、東西分裂、全球一體化解體而告終。過去沿用的商業模式,隨着國際地緣政治風險上升、供應鏈重組,高通脹與利率高企等新常態下,也得改變。企業要生存,就得及早調整發展策略,始能應對挑戰!
過去全球一體化下,各地互相善用資源優勢,發揮供應鏈的最大效益,推動經貿持續高增長,不斷創造新價值。惟隨着中美開打貿易戰,美國高舉貿易保護主義,主張美國製造,減少在華產銷,變相推動全球產業供應鏈改變,而開打科技戰,正加速這個重構過程。
問題是諸如美國確是擁有技術,卻缺乏如中國獨有高效和完善的產業鏈,美國要自行投資建廠及供應商品,不但需要市場與金錢,還有勞動力和市場,這方面若然中國缺席,美國的資本回報肯定無法重現昔日的超高水平。企業盈利看跌,也預示美國經濟產值將受壓。
當然,中國亦遇到問題,如外資撤離,或將部分生產線搬往其他亞洲地區,致令就業市場承壓,企業利潤下滑,經濟增速放慢,調整產業結構也需時。可見中美這階段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就看兩者如何變陣,以最快的速度減少依賴,爭奪重構新全球化模式的主導地位,重建增長軌道與可持續發展模式。
如是者,全球企業要面對的問題乃世界經濟的增長周期高峰已過,換言之未來搵食會愈來愈艱難。再者,通脹與利率高企成新常態下,這些年利用超低息與高槓桿延續增長的「把戲」已行不通。相反,物價上升,財務成本增加,但人口老化、由全球化趨向地區化發展也意味市場需求將下降,提價空間不大之餘,更得設法應用創新科技協助減省成本,否則營商所面對的不是生意賺多少的問題,而是缺乏合理回報,難以維持經營的存亡問題。
另一點企業須應對的是國際地緣政治風險上升。中美博弈,不會十年八載有答案,東西分裂,去美元化,亞洲經濟崛起,都令營商環境變得不一樣。過去在全球多個市場有業務、賺盡世界每個角落金錢的全球化企業,是資金寵兒;可如今卻因涉及不同市場及監管,甚至面對美國無遠弗屆的制裁之手,坐立不安。化解之法是改變發展策略,盡量走本地化路線,即要做某一市場的生意,就在當地獨立產銷經營,盡量避免涉及跨市場的營運和監管。
最近港股先後有大型本地企業進行重組,以減少債務,應對通脹與利率周期等經營環境新挑戰;亦有外資企業透過業務重組,套現減債的同時,將西方市場的業務剝離,專注做亞洲業務,以迴避地緣政治風險。諸如此類的企業重組舉動將陸續有來,也許能為短期股市帶來一些炒作題材,惟中長期而言,企業不能再鬥規模「大」,而是鬥把市場做「專」。
做生意,沒有一本通書能看到老!百年變局下,企業無論大小也得認清形勢,眼前的挑戰已不只是經濟周期起跌般簡單,而是關係到全球未來數十年的發展路向。大國在變,接下來經濟各個環節都要思變,適者始可生存!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