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內地工業利潤跌12% 營收成本高企

內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降幅連續3個月收窄。 內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降幅連續3個月收窄。
內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降幅連續3個月收窄。
作為中美博弈的重要戰線之一,內地裝備製造業的利潤貢獻不容忽視。中國國家統計局昨公布,5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按年跌12.6%,降幅連續3個月收窄,其中,裝備製造業高質發展既獲中方領導人強調是重中之重,亦不負眾望連續兩個月保持雙位數增長,上月按年大增15.2%,成為推動工業利潤貢獻最大的行業板塊。
單計5月,裝備製造業利潤佔比達39.6%,連升3個月,反映採礦及消費製造業的利潤貢獻結構已向裝備製造業傾斜。國統局工業司統計師孫曉指,分行業來看,受汽車銷售增長較快、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及投資收益增加等因素影響,上月汽車製造業利潤按年狂飆1.02倍,電氣機械行業受太陽能、鋰離子電池等新能源產品帶動,利潤亦升27.3%。
首5個月計,內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按年升幅放緩至0.1%,但利潤總額逾2.6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僅跌18.8%,累計跌幅為今年來低位,主因營收利潤率回升至5.19%的年內高位。不過,每百元營收的成本已升至85.29元,亦為年內高位,恐對下一階段利潤增長帶來約束。分析料,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雖於年中可能見底回升,但之後續陷負增長,價格因素或持續拖累工業利潤。
因應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發改委昨宣布,自周三凌晨起,內地汽、柴油價格每噸均提高70元。
人幣兌每美元低見7.26
惟日前國務院總理李強出席論壇時表明,中國加強科技創新,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及擴大內需等,將推動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取得新突破,帶來各產業特別在新領域巨大合作機會,更重申擴大制度型開放,加快國際化營商環境,密謀為企業對接國際經貿規則。
同時,外媒調查料中國為刺激經濟復甦,今年將再降息並加大財政刺激力度,甚至未來數月有機會再降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中美息差擴大的預期升溫下,即使周二傳出國有大行出手托匯,周三人民幣匯率仍愈跌愈急。
據報人行在周二中間價報價機制重新引入對沖市場羊群效應的「逆周期因子」,以穩定匯價。昨日官方開出的人民幣中間價僅跌3點子,報7.2101兌每美元;在岸價下午4時30分卻收報7.2455,轉跌逾350點子;之後離岸人民幣更跌穿7.26關,低見7.2624,創去年11月10日後低位,每百港元高見92.81元人民幣。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