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上市公司私有化常因股價交投不理想

港股近年私有化退市宗數 港股近年私有化退市宗數
港股近年私有化退市宗數
新創建集團(00659)獲周大福企業提溢價全面收購,雖然目前未能確定最終會否撤銷上市地位,從而變相換來一個被「私有化」的結果,惟綜觀今次大股東的舉動,離不開擬改善系內公司的財務,並更好地釋放資產價值,這與近年港股不少私有化個案背後的原因有雷同之處,可說是當前港股估值低迷的標記。
年內已有9企提出
巧合的是保利文化(03636)及達利食品(03799)昨晚相隔10分鐘公布私有化,要約價分別為每股8.88元及3.75元,比停牌前溢價約77.6%及37.87%,股份今日復牌。連同兩企,初步統計今年迄今港股有9家上市公司宣布私有化,比去年上半年多,或疫情前2019年為止15年間年均約6家因完成私有化退市,也是較高的水平,除茂宸集團(00273)外,要約人均為控股股東。
私有化公告列舉的理由基本上都有交投稀疏,如「維持上市地位的成本不斷上升,違背了上市的原意……並無真正從維持在聯交所的上市地位中獲得任何實際商業利益」、「未能充分用其現有上市平台作為長期增長的資金來源」。
2005年至今151家私有化退市公司中,有接近40%(59家)在2020年或之後完成。即使除牌日與宣布私有化之日有差距,股價與交投不理想亦不可完全歸咎大環境,可是經濟受損和中美關係惡化等大環境下,港股交投疲弱且估值長期受壓,無法反映資產價值,選擇乾脆退市的上市公司確實愈來愈多。
專家預期宗數高企
宏高證券投資經理梁杰文估計,控股股東把上市公司私有化的宗數會高企,一來本港經已恢復正常通關,方便控股股東籌備私有化;二來大市估值與交投真的低迷,實屬降低私有化成本。
對於有投行認為,資金成本高昂或會抑制私有化,他稱,關鍵始終是控股股東是否認為市場對其生意所給予的估值太低,如果是,就會願意出手,況且開曼群島這個上市公司熱門註冊地,已於去年取消「數人頭」制度,掃除私有化流產的一大阻力。
梁慨嘆,以當前經濟和地緣政治局勢,中長期都不見明顯好轉的契機,暫時且看美國息口見頂或掉頭減息的提振;而過去上市公司管治問題叢生,損害投資者信心,也令港股乏力。搞特殊目的上市公司(SPAC)、特專科技上市通道、港幣─人民幣雙櫃台不能改變港股流動性差問題,加強拉攏內地和中東資金參與香港金融市場成效有待觀察,不明白為何港府要調高印花稅,對成交額低企好像若無其事。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