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全球經濟極脆弱 分化發展大戰略

雖然美國因應當地銀行業危機的影響,6月暫停加息,惟並不等於美國加息周期已經完結,聯儲局也明言年底前可能會再加息兩次。其他主要央行如英倫銀行、歐央行、澳洲央行等均仍在激進加息,堅持抗通脹的同時,勢加大經濟下行壓力。更令人擔憂的是,俄烏戰爭沒完沒了,俄羅斯近日的內亂雖然閃電式落幕,但也在在反映「久戰不利」的事實,這個威脅全球經濟的「炸彈」不解決,通脹潛在風險難消之餘,亦只會加大東西裂痕,推動全球分化發展,可見將來都難復昔日全球一體化的繁榮舊觀!
眼前的通脹危機,是過去全球央行瘋狂印銀紙後的必然結果,疊加中美博弈改變了全球產業鏈與供應鏈,重構新秩序需時,且3年新冠疫情,市場供需被嚴重扭曲,偏偏在這期間爆發俄烏戰爭,掀起歐洲能源危機,頓令歐美通脹問題加劇。不過,美國去年的通脹瀕陷失控,聯儲局錯判物價形勢,未有先發制人出手加息,得承擔重大責任,致其後要猛力激進加息「補鑊」,而今年爆發銀行業倒閉潮,一定程度是聯儲局激進加息所帶來的連鎖效應。
央行加息力度過猛,無可避免會急速冷卻經濟,也加大滯脹風險。美國財長耶倫近日表明當地銀行業併購潮未完;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公開表示關注商業地產市場風險,皆在透露利率持續猛升,對金融與房地產市場的潛在風險正逐步浮現,若未能有序化解,後患無窮。
雖然目前中國經濟未完全復原,當局在以貨幣政策穩增長上顯然也留有一手。畢竟全球經濟都在走下坡,中國經濟獨力實難對抗世界逆流,也沒有必要以大水漫灌來催谷經濟,延續資產泡沫,令內部經濟問題更難治理,甚至被捲入西方通脹危機的漩渦,被美國貨幣政策牽着鼻子走。要知道,在全球長期面對高通脹和國際地緣政治緊張的情況下,有序控制物價,對於穩定內部形勢,至關重要。環顧全球,中國誠然在這方面有較佳的準備。
事實上,去年激化全球能源與通脹危機的禍首——俄烏戰爭,至今仍未結束。近日俄國一度發生內亂,雖然威脅於短時間內化解了,但也足以反映久戰對俄國內部穩定極不利。未來俄國會否圖對烏克蘭速戰速決,從而加速東西分裂甚至激起大型衝突?去年為解決糧食危機的《黑海糧食出口協議》將於7月中旬到期,此前俄國已威脅不再續期,頓令全球糧食供應和通脹危機再添變數。凡此種種,皆令全球央行在應對通脹風險,無法準確拿捏貨幣政策力度,只有繼續摸着石頭過河,見步行步。
在經濟「鬥爛」的局面下,設法穩定內部形勢,強化區域多邊經貿往來,減少受美國貨幣政策的衝擊,成為中國應對這場危機的大戰略。縱使近月不少金融機構下調中國今年經濟預測,但最新增長預測仍位處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預測的前列。這誠然是中東產油國願意加強與華合作推動經濟發展,抗衡西方禍水的重要原因之一。全球分化發展將成新常態,期能走出一條與西方經濟體不一樣的發展道路,避免重演「全球攬炒,美國獨贏」的結局!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