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3大宏觀因素增強抗逆能力

投資者對樓市爆泡保持高度警惕。 投資者對樓市爆泡保持高度警惕。
投資者對樓市爆泡保持高度警惕。
雖然美國聯儲局自去年3月起已連環激進加息,惟至今為止,全球樓價調整仍算是有序,部分主要城市樓價經歷去年調整後,今年再現升勢。到底這場世紀樓泡會否爆破,除了要關注全球經濟表現及化解債務問題的進度之外,也得考量樓市與經濟關係的變化。
過去全球不乏經濟過熱、資本槓桿失序,造成樓市泡沫,最終爆破收場,重擊經濟的例子。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後香港樓市踏入低潮,2008年金融風暴後愛爾蘭樓市挫半,美國樓市跌兩成,皆叫人歷歷在目。
眼前全球樓市存在嚴重泡沫是不爭事實,Schroders Capital Real Estate的月度報告引述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球私募股權房地產融資量顯著放緩,而所謂的「乾火藥」(Dry Powder,即私募基金已募集但尚未投資的資金)則有所上升,反映投資者多採取「邊等邊看」的觀望策略,對樓泡破裂保持高度警惕。
銀行加強監控
惟至今為止,全球樓泡仍在延續,皆因樓市與經濟狀況有別從前。首先,金融體系抗逆能力增強。2008年金融風暴後,各地都加強銀行業的風險監控,銀行守好了龍門,樓按資產風險受控,排除連鎖式的金融系統性風險爆發,樓市風險雖高,但未到崩潰的時候。
其次,疫情期間超低息環境下,市場流動性充裕,新興創科產業蓬勃發展,造就資產價格暴漲,帶來可觀的財富效應,加上疫情期間全球儲蓄率增加,也讓眼前樓市抵抗經濟逆風的能力加強。
置業需求熾熱
第3,全球人口上升,新家庭組成和分戶成為趨勢,對住屋的需求有增無減,而且3年疫情限制了生產活動,大多數城市的住房空置率低,各地建築行業人手短缺,考驗各地政府治理樓市供需的能力。住屋新增供應受限,但剛性需求卻有增無減,可見眼前的樓市情況與過去的由高槓桿投機交易主導的樓泡有所不同。
難怪投行摩根大通最近在評論美國市場的研究報告亦指出,「從現在開始,住房市場對經濟增長的阻礙應該是微不足道。」另一投行高盛在分析南韓市場時亦稱,「樓市低迷對個人消費負面影響的高峰期很可能已經過去。」總括而言,樓市與經濟景氣背馳的現象或尚會維持一段時間,惟也可能只是時差問題,得抱着「有備無患」的心態看待,主動管理好相關風險。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