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環球債務逾兩千萬億 歸咎樓市槓桿

各地企業早年趁低息發債,踏入加息周期,還款壓力大增。 各地企業早年趁低息發債,踏入加息周期,還款壓力大增。
各地企業早年趁低息發債,踏入加息周期,還款壓力大增。
過去20年全球債務不斷增加,3年疫情美國祭出的零息政策,更將債務推上巔峰。國際金融協會(IIF)的數據顯示,今年首季全球國家的負債規模增加8.3萬億美元至304.9萬億美元(約2,378萬億港元),僅次於去年首季的歷史高峰,而全球債務與產出比率保持在335%,與2021年疫情期間的高峰360%,相距不遠。
新興國家佔總額1/3
IIF的數據又顯示,新興市場國家的債務增長較快,當中四分之三在今年首季有所上升,令新興市場國家債務總額突破百萬億美元大關,較2019年急增逾三成,佔全球債務的約三分之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本月初發表的研究文章亦指出,在利率上升的環境下,亞洲必須監測不斷攀升的企業債務風險。
IMF指出,亞洲地區的政府、企業、消費者和金融機構借款遠高於全球金融危機前的水平,尤其在低息環境下迅速加大槓桿的行業,目前已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關鍵領域,當中所指的相信正是房地產業。雖然IMF預計,亞洲經濟將保持穩定增長,並貢獻全球今年增長的三分之二,但央行可能在更長時間將利率維持於更高水平以對抗通脹,而金融環境亦可能會進一步收緊。
在貨幣政策和金融環境持續處於緊縮狀態下,高槓桿企業面臨着更大的違約風險,內地房企就是典型例子。即使經濟增長保持相對穩健,借款成本上升亦可能導致企業付息超過其收益,從而降低償債能力。
亞企違約風險較高
該組織又特別提到,亞洲的企業債務集中在利息覆蓋率較低的企業中,當這個比率(該指標衡量企業盈利可支付多少債務利息)低於或接近一時,企業便可能無法償還債務。截至去年中,亞洲企業債中,有17%由利息覆蓋率低於一的企業持有,另有三分之一的債務由利息覆蓋率介乎一至4之間的企業持有。當中,在中國、印度和泰國,企業債務有更大程度集中於利息覆蓋率低於一的企業,意味當利息覆蓋率低於這一水平時,企業較易違約。
值得留意是,亞洲地區存在一個普遍現象,就是在房地產和建築行業,相當大一部分企業的利息覆蓋率接近或低於一。這說明為何今次一旦出現全球樓災,將危及全球債務,其對金融市場的衝擊,將會與全球債務規模一樣,是前所未有的規模。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