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港樓再展尋底旅 經濟投資更慘淡

香港樓市長期被過時的「辣招」政策扭曲,加上利率猛升,股市長年不振打擊財富效應、疫後重啟的旅遊消費市道又不似預期,樓市投機風氣早已絕迹,如今就連用家入市都態度謹慎。最新有大型新盤開始加大減價促銷力度,料為上半年樓價完成反彈、下半年恢復下挫揭開序幕。股、樓作為香港兩大重要資產的投資氣氛慘淡,產業周邊景氣亦自然受拖累。港人坐困愁城,振興經濟不知可以從何談起!
近年港股一直跑輸其他主要地區股市是不容否定的客觀事實。股市愈做愈縮,現貨交投淡靜,新股市場冷清。股市累積大量「蟹」貨,散戶傷神死心,外資「無利可圖」只有進一步減少參與,改往新加坡、日本等亞洲市場尋找機會,港股就靠中資撐場維持有限度交投,估值低迷事必有因。
另一方面,去年香港樓價累跌約15%,雖然今年首季在通關效應下曾反彈,惟第二季已無以為繼,近日有大型新盤更大幅減價促銷,相信其他發展商亦會跟隨,以爭取僅餘的一批購買力,確保今年的買樓收入。如是者,樓市正如股市一樣,價格不斷跌,也不斷累積蟹貨。市場看不見底,願意入場接火棒的人亦自然愈來愈少。更何況,美國下半年料再加息半厘,物業作為大額且長年的投資商品,利息成本絕對是用家決定入市與否的重要考量。
理論上,樓價下跌,更多用家可以上車,尤其是未來幾年樓市潛在供應增加。問題是,香港包括股、樓等主要行業景氣不振,經濟差,收入不穩定,如何說服用家為了一個「蝸居」孭上半生債務入市,不無疑問。故有分析指未來港樓需求將多了「轉買為租」,租金與樓價走勢將現背馳現象,不無道理。樓市下跌一日未找到平衡點,發展商基於回報與資金回籠速度的考慮,放慢項目進度甚或減少新投資,最終不見得有利私樓新增供應,樓價下跌用家是否有得着,存在變數,而連帶相關的建築、裝修、物管等行業,亦肯定會受到衝擊。
若下半年樓價再展跌勢,銀主盤、負資產增加,淡風勢令經濟承壓。經歷3年疫情,政府財政已捉襟見肘;股樓不濟,作為主要政府收入的土地與金融相關稅款又每況愈下,實不可能長期派消費券、補貼就業市場來「打腫臉扮肥仔」,這惡性循環持續下去,「美麗香港」只怕如水中撈月,遑論吸引人才與外資來港發展。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拚經濟、旺投資,聚財生財必是頭等大事。偏偏港樓就連過時已久的「辣招」都長期未獲正視,當局對市場訴求充耳不聞,亦沒為各方參與者提供明確的「辣招」退場條件或路線圖。作為重要產業的政策缺乏透明度,施政方針實不利投資,對於提振經濟自然也是百害而無一利。
疫後重啟經濟,香港已跑輸亞洲競爭對手,若不加強理順內部矛盾,強化產業競爭力,盤活經濟,以實際行動留住資金與人才,只怕香港經濟更積弱難治,如何更好地配合祖國經濟發展,擔當好人民幣國際化及粵港澳大灣區龍頭等戰略任務,庸官們得捫心自問!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