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中美息差續擴闊 人幣抗貶更費力

美國6月雖然暫停加息,但聯儲局預告年底前尚會加息半厘,市場信不信是一回事,但局方並未放棄加息抗通脹的目標明確不過。反觀中國,次季以來經濟下行壓力大增,當局得加大財政及貨幣政策力度支持以穩增長,惟減息會令中美息差再擴闊,加大資金外流風險,也令人民幣貶值壓力揮之不去。故內地昨調降利率的力度未及預期,並不讓人感意外,也足見如今內外形勢複雜,內地在穩增長上遇到更大的掣肘。
中國人民銀行繼上周下調逆回購利率及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後,昨日一如預期宣布下調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但幅度小於市場預期。其中一個說法,乃當局為持續實施寬鬆貨幣政策預留了空間,不急於短期內「晒冷式」推出政策,以免掀投機炒賣,短線刺激過後無助穩定中期增長勢頭。
另一個重要考量,就是人民幣匯率穩定問題。反映境外匯價的離岸人民幣,自3月下旬以來累計已貶值超過5%。換言之,這段時間持有人民幣資產要蝕匯水,且利率還在降,中國資產無可避免要承壓。
今年首季,內地發行的合資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基金數量創單季歷史新高,反映內地資金出海投資需求大增,畢竟手持的人民幣資產在跌價,得增加海外投資分散風險,這種投資避險的想法不難理解,但亦解釋了為何人民幣貶值壓力難消,而以中國企業為主的港股估值自然也難擺脫地心吸力,交投淡靜。
理論上,人民幣貶值,有助加強中國出口的競爭力。問題是,如今中美博弈,不少外資為規避地緣政治風險,增加在中國以外的亞洲地區增設產能,加上下半年歐美經濟衰退風險增加,對於進口商品的需求亦下降。在這個全球貿易趨向萎縮的宏觀環境下,透過匯率貶值扶出口一把從而穩經濟的做法已大打折扣。
要減少資金外流,穩定中國資產價值,內地當局最迫切要做的是扭轉悲觀的市場預期,穩定內部消費信心,強化內循環戰略。這方面最大的阻力之一,來自內地房地產危機,多地現爛尾樓盤,房企資金鏈仍未脫險,資金流轉嚴重受創。企業與居民的物業資產價值不斷承壓,窒礙新投資及消費意欲。要扭轉頹局,得在維持房住不炒的大前提下,微調內房調控政策,設法加大保交樓力度,並盤活資本市場,增加房企融資渠道,積極梳理流動性風險,這方面當局誠然須花更多努力來爭取成效。
在如今中國大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讓更多貿易夥伴接受人民幣作支付結算,人民幣匯率不可能出現單邊大貶的情況。但在中美息差擴闊,人民幣國際流動性增加同時,息差交易加大人民幣匯率下行壓力亦難以避免。
故人行在近次調降息率方面表現克制,貨幣政策方面受限,未來得在財政政策上多下工夫,減輕企業與居民稅負,加大對地方政府的財政支持,提振民營經濟,推動創科與新興產業增長,接下來的第三季就成為果斷精準出招的關鍵時點,只有經濟趨穩,才是確保中長期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趨勢的最有力支持。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