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金管推銀行訊息交換平台 初步涉5行

本港銀行未來將可共享資訊。 本港銀行未來將可共享資訊。
本港銀行未來將可共享資訊。
香港金融管理局夥銀行公會及執法部門推出銀行間訊息交換平台「Financial Intelligence Evaluation Sharing Tool(FINEST)」,助銀行業界共享資訊,以有效偵測及制止詐騙活動。計劃初步涵蓋5間本地銀行,聚焦分享與懷疑涉及詐騙相關洗錢活動的企業訊息。
協助偵測及制止詐騙活動
試行階段的參與銀行包括中國銀行(香港)、渣打香港、滙豐銀行、恒生銀行及工銀亞洲等具本地系統重要性認可機構。
金管局助理總裁(法規及打擊清洗黑錢)朱立翹表示,未來會將計劃進一步擴展至其他銀行;惟個人戶口層面方面會涉及法例、私隱等事宜,需進一步研究,暫時未有落實時間表。
朱立翹指,騙徒會在不同銀行開立戶口,但銀行只能查閱自己客戶的數據;新平台下若有銀行發現可疑情況,即可與同業交換資訊,其他銀行便可有所防範地偵測及制止騙案戶口。
該局亦公布兩項合作措施,由銀行主動偵測傀儡戶口,以加強盡早識別相關戶口的能力並警惕騙案的潛在受害人,減少損失。所有零售銀行在9月底前須採用一致及協調的方式建立實時詐騙監察。
冀「轉數快」年底設警示
另外,預計今年底前推出「轉數快」支付交易警示,客戶使用快速支付系統(FPS)轉帳時,若轉數快識別代號與「防騙視伏器」數據庫的資料匹配,會在交易進行前向客戶發出警示;該局預告明年會將轉帳警示擴展至自動櫃員機。
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昨亦向銀行發函,要求從多方面提升信用卡客戶保障,冀銀行月內完成改進,若涉及系統改動則年底前完成。新保障下,銀行在出卡時需與客戶確認信用額,並設減額選項;新卡能否進行網上交易及所需限額,和選擇使用「超越信用額」安排。
交易方面,銀行需加強對消費者的交易提示,如客戶會就較高風險持卡交易收到通知;其通知亦會更規範及清晰,以便客戶識別可疑交易並立即採取行動。銀行亦要為客戶提供SMS一次性密碼(OTP)以外的替代認證選擇等。
助理總裁(銀行操守)區毓麟稱,會鼓勵銀行推出無號碼實體卡,並使用網上銀行檢索信用卡資料,同時推動信用卡資料代碼化,以減低實體卡遺失時的損失及資料外洩影響;強調非一刀切,希望為大眾提供多一個選擇。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