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港股流動性不改 雙櫃台猶如花瓶

香港交易所的港幣—人民幣雙櫃台模式昨推出,惟首天人民幣櫃台的成交額不見活躍,幸好設有莊家制,否則交投更冷清。事實上,港股雙櫃台模式理論上有助加強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重要性,惟其大前提是港股正視並解決流動性不足的問題,交投盤活了,估值走出低谷,類似雙櫃台模式的建設,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否則只如供觀賞的花瓶,實際作用大打折扣。
無可否認,當年滬港通推出初期同樣不算太活躍,惟發展至今時今日,滬深港通統稱的「北水」,已成為港股的主要參與者,其資金流向對港股表現舉足輕重,可見兩地資金市場互聯互通,無可否認是一個里程碑。今次港股引入港元—人民幣雙櫃台模式,刻下雖未見熱烈反應,但亦算是一個里程碑的發展,讓人民幣流動性在香港資本市場有更大的舞台發揮,有助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不過,這個假設大前提是港股交投活躍,估值走出低谷,重現投資價值。現實是港股交投仍淡靜,與這些年的市值及上市公司數目增長脫節,愈少人參與,估值就愈不像樣,這麼一個市場,有更好基建都難發揮太大作用。
港股交投猶如一潭死水,原因之一乃外資減少參與。今年來外資投行對中國新股(IPO)的參與度創逾10年新低,以中企為主的港股也自然遭冷待。不單止現貨市場交投不振,IPO市場也不如預期,已先後有會計師行下調今年香港的新股市場集資額預測,這凸顯港股缺乏流動性的「死結」不解,整個「魚缸」只會愈做愈縮。
見到長年低迷的日本股市,今年以來都成功走出低谷,重新吸引國際資金參與,反映市場有盛衰周期,日本政府施以財政與貨幣政策,終於結束日本經濟的迷失歲月,日本資本市場重新成為亞洲的焦點。
反觀香港,如今大環境是中美激烈博弈、外資減少參與香港資本市場,或流往其他亞洲市場,或直接進入中國市場布局。香港要彌補資金缺口,得開拓新的投資者來源,包括往中東地區推廣,目的就是在新的國際形勢中,瞄準中國的貿易夥伴群,因應人民幣支付結算的應用日廣,為這些接受人民幣作為交易貨幣的夥伴提供更多元化的人民幣資本運作選項,這確實是一條切合時宜的可行途徑,但須較長時間才能見到成效,遠水難救近火。
次季內地經濟增長減速,一定程度令中國資產投資價值蒙上陰影,到底中美政府高層會面,能否換來兩者關係破冰的契機,還須等着瞧。惟中國第三季必得設法扭轉次季的下行趨勢,否則下半年的經濟狀況可能與市場預期有落差,則更難提振中國資產價值,以人民幣作為賣點的香港資本市場,就要繼續等運到,靠北水有限度參與勉強維持,類似雙櫃台模式的建設,也自然難有用武之地。
面對近兩年大量外資由香港遷往新加坡,東京金融市場又成功翻身,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正面臨嚴峻挑戰,只有寄望內地經濟能撐住半邊天,提振人民幣資產的需求,否則暫不見得有何靈丹妙藥,能令港股「回春」!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