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雙櫃台今登場 難振港股

專家認為,雙櫃台制度啟用對大市影響很微,港股短期內不會因此有起色。 專家認為,雙櫃台制度啟用對大市影響很微,港股短期內不會因此有起色。
專家認為,雙櫃台制度啟用對大市影響很微,港股短期內不會因此有起色。
專家:新制擴人幣在港使用 拓離岸資金出路
港幣─人民幣雙櫃台制度今日啟用,現階段離岸人民幣的持有者可以用人民幣買賣24隻以藍籌為主的股份,為日後南下資金直接用人民幣買港股鋪路。分析相信,意義在於外圍環境愈益複雜的當下,提高人民幣在香港的使用,拓展離岸人民幣的資金出路,增強外國持有人民幣的誘因,並為中資提高港股定價權鋪路,長遠絕對是中港兩地金融協作的又一里程碑,惟提醒這與港股短期能否上升是兩回事,真正的升市行情應該來自有效提振消費信心的政策。
港股今年表現不振,交投低迷,首5個半月主板總成交額僅約12.92萬億元,按年跌逾12%,擴展至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的港股通,亦見「北水」淨流入按年減少逾26%,但其總成交額佔主板成交額的比例按年大升6個百分點,達27%,可見南下資金外的港股交投明顯變得疲弱。
「港股通用到人幣另作別論」
資深投資專家林一鳴直言,港股當前最大問題是地緣政治格局令外資基金撤離,「中環(寫字樓)空置率都反映到」,「中國經濟復甦不如預期,但美國經濟也不好,為甚麼美股卻節節上升?」他們低配港股的情況恐怕會持續下去,拖累大市「一潭死水,炒10%波幅賺餐茶」。
他認為,防止資金外流在中央的心中高於人民幣國際化,因此離岸人民幣資金池不大,雙櫃台制度啟用對大市影響很微,港股短期內不會因此有起色,「港股通用到人民幣先另作別論」。雙櫃台制度最大的意義不在於對股市有多大刺激作用,而是讓人民幣投資選擇更加豐富,擴闊人民幣在香港的應用場景和使用量,始終以目前的國際形勢,站在中央的立場,就算人民幣未能自由兌換,港元與美元掛鈎是一大風險。
曾於廣發基金打理「北水」基金的泰仁資本副首席投資官余昊亦稱,南下資金的投資目標年期不太長,也跟紅頂白,尤其是目前市況賺錢效應弱自然難見大舉流入,就算人民幣櫃台納入港股通,跟「北水」買港股的意欲沒有很直接關係,充其量較以往方便,省卻匯率波動帶來的買賣成本。
後市睇華經濟 倡刺激消費
對沖基金思睿首席經濟學家洪灝認為,雙櫃台制度令買賣港股更方便,但不至於令港股變成由人民幣主導、改變港股格局,始終內地資金在港股交易額的比例仍然較小,「首先你做一個交易睇嘅係有冇錢賺……等同你屋企樓下開咗酒吧,唔一定日日都會落去飲酒,你鍾意飲先去飲。」
他認為,港股能因內地刺激經濟消息而彈升,但持久性存疑。畢竟消費需求受壓的癥結乃國民在疫情期間積下不少負債,就業與收入受損,減息、降準和催谷房地產不能對症下藥,「你減存款利率(存款利息收入減少),老百姓咪仲少錢?」真正能使經濟重拾增長動力且能持久的方法,他認為應該是倣效香港派消費券;地方政府財政捉襟見肘並不礙事,財源由中央政府發債籌集,一如其他國家。
為提高中資定價權鋪路
內地上周減息,同時宣布「完善稅費優惠政策」等一系列扶持企業經營的措施,但未明確支持恢復及擴大消費的一系列措施為何?既然港股未有結構性利好的行情,暫時只能「半死不活」,押注中央在某時某刻出政策也不實際,不如「抖吓先」。
他相信,資金會配置黃金和國債,至於互聯網企業估值確實低廉,「但唔知幾時起」。
余昊認為,「中資定價權一向都是從熊市抄底而來」,刻下港股理應已經見底,「北水」今年亦保持淨流入,反觀外資基於市場及非市場原因減持中資股的趨勢持續,提高了中資定價權,而人民幣雙櫃台朝着納入港股通的方面發展,可以肯定會進一步提高內地資金的定價權。
此外,雙櫃台制度,尤其是初期階段,主要針對離岸的人民幣使用者,以中東等愈來愈多地區與中國的經貿關係日益緊密,可以把離岸人民幣資金的出路從存款和債券拓展至股票,提高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深度,對中國經濟也有間接益處。
港股通佔主板成交比率港股通佔主板成交比率
港股通佔主板成交比率
「北水」淨買入情況「北水」淨買入情況
「北水」淨買入情況
港股雙櫃台快問快答港股雙櫃台快問快答
港股雙櫃台快問快答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