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吸取防疫戰經驗 華振經濟要快狠

今年次季以來,內地經濟增長放緩,為了提振景氣,最近當局主動在市場增加流動性,並加大支持個別消費行業,未來料將在財政政策支持上作更多配合,以在基建及房地產方面推出刺激措施。事實上,眼前外圍需求不振,內部信心低迷,剛過去的防疫戰耽誤了退出「清零」政策的時點已代價不菲,切忌重蹈覆轍,面對經濟景氣再陷盛衰拐點,出招救市得快而狠,精準到位,首要務必設法提振「人心」,穩定市場預期,以免通縮與衰退危機淹至,更難招架!
3年疫情,環顧全球,中國算是最遲全面退出防疫政策的主要經濟體。長期施行的「清零」防疫政策重創經濟活動,企業與居民收入大減,甚至借貸過活,加上房地產市場危機未解,限制資產增值與財富效應,壓抑消費及投資;而對大型民企尤其是科企進行的大型整改不見盡頭,更嚴重打擊民營經濟景氣。至今內地雖已完全退出「清零」防疫政策,全面重啟經濟,但除了首季由極端低位反彈過後,次季復甦動力顯然在減慢,景氣恢復不似預期。
造成這個局面,疫情期間防疫政策下經濟太傷固然是主因,收入差、債務增,居民與企業的消費與投資信心遠未復疫前。此外,中美博弈不斷,不少外資因應地緣政治風險而減少在華投資,對投資和就業造成壓力。另外,歐美處於加息周期,經濟衰退的風險正在增加,致令外部需求疲弱,限制了內地的外貿表現,對養活龐大勞動人口的製造業挑戰甚巨。
其實,目前內地利率不高,嚴格而言是與美國的升息周期呈逆向走,人行亦已調整各借貸利率以維持市場有充裕的流動性。問題是,對前景信心不足,借貸能力減弱,更多的信貸額度投放也是無濟於事,得從需求端入手。
如今通脹低企、需求疲弱,為了避免陷入經濟衰退甚至通縮,當局救市得快而狠,首要設法提振人心,刺激消費。見到當局重點扶持新能源汽車產業,透過催谷汽車消費,來保住這一重工業的景氣和就業穩定。此外,如何振興民營經濟,釋放創科產業活力,改善青年失業率,以及緩減房地產市場壓力,活化資本市場,以協助企業融資,都是重中之重,得重燃各方對經濟增長與資本回報前景的信心,才有望驅動消費與投資,再推動經濟增長巨輪。
綜觀外圍形勢,下半年外部需求難寄厚望。要穩增長,內地得全力搞好內循環。不過,內地經濟已發展至一定水平,城鄉發展已大大拉近,基礎設施發展亦趨完善,再大搞消費品下鄉、基建投資,效益未必能與過去比較。大水漫灌既不合時宜,單靠財政及貨幣政策,實不足以扭轉當前的景氣弱勢。
畢竟,對企業而言,更大的信心,來自當局對鼓勵民營經濟和創新科技等新興產業的明確政策和實際行動支持;對家庭和個人而言,需要有一個穩定的宏觀環境來加強對收入前景的信心;對內內外外的投資者而言,政策環境的可預測性、營商環境的穩定性和資產回報的潛力,當是關鍵。如何做好重建信心這項大工程,就成為當局穩增長的頭號考驗。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