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內地勢出組合拳谷經濟

外界推測內地政府將推出一籃子刺激經濟方案。 外界推測內地政府將推出一籃子刺激經濟方案。
外界推測內地政府將推出一籃子刺激經濟方案。
傳發萬億特別國債 擴基建支出 寬樓市限購
中國救市組合拳擬重錘出擊的呼聲愈發強烈!5月經濟數據滲出復甦放緩等陣陣寒意之際,外界推測一籃子刺激方案的內容亦不斷發酵,上至一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特別國債、數以10億美元的基建支出、放寬小城市的樓市限購令,下至家庭消費補貼及擴大債券發行等均可能涉獵,最快未來數天揭盅,慢則可能在7月政治局會議前後密集式出台。國務院常務會議昨已召開,表明研究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一批政策措施。
6月以來,內地採取重大措施穩經濟的消息未間斷。由最初流傳方案至少涵蓋10多項措施,旨在撐內房、內需等領域、針對先進製造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到人民銀行把一年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減息10點子後,加大財政刺激力度包括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與罕見的特別國債、樓市「減辣」及提振消費等潛在措施,更是目不暇給。
間接助地方政府還債
外媒消息透露,內地當局可能發行約一萬億元特別國債,以用於資助基建項目及促增長舉措上,等同間接幫助地方政府還債。事實上,上月底曾有5萬億元特別國債發行的傳言四起,惟規模明顯高於史上5次特別國債,包括2020年由財政部發行的一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故業界普遍認為當局沒有迫切理由推出如此大規模的特別國債。
目前財政入不敷支的壓力仍舊沉重,財政部昨公布,首5個月累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按年跌20%至1.48萬億元,同期全國一般預算收入9.96萬億元,雖然按年增幅擴大至14.9%,但全國一般預算支出仍增5.8%至10.48萬億元。其中,地方收入及支出分別為5.38萬億元及9.17萬億元。由於地方政府債台高築及房企還需重組債務,讓官員考慮刺激措施時謹而慎之,並繼續瞄準消費及民企的疲弱需求,提振市場信心已成為決策者的共識。
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
國常會昨提到,圍繞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着力擴大有效需求等4大方面,研究提出一批措施;更強調針對經濟形勢變化,須採取更有力措施,增強發展動能,而具備條件的政策措施就要及時出台、加緊實施,同時加強政策措施的儲備。當中,谷內需或成頭炮,發改委昨表明將加緊制訂恢復和擴大消費政策文件,在6方面重點發力,如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多措並舉優化民企發展環境。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旗下附屬惠譽博華工商企業部副總監唐大千表示,擴大內需、提振消費對內地經濟復甦具關鍵意義,故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降失業率,特別是疏解畢業生就業壓力將成為未來經濟刺激政策的核心。本月初已預估內地將放寬樓市政策、對基礎設施進一步投資萬億元規模的投行摩根士丹利同樣指,個人消費復甦將成為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料更針對性的消費激勵將出台。
大行齊調低華增長預測
不過,考慮到第二季以來經濟動能減弱,多家大行昨日齊降今年內地經濟增長預測,如瑞銀估今年經濟僅增5.2%,同時將明年增長預測從5.2%下調到5%,不過該行相信,本周人行降息或是政策支持加碼的開始,包括樓市政策或進一步放寬二線城市買樓限制,降低購買第二物業的首期支付要求,增加「保交樓」資金支持,改善開發商融資條件等。
瑞銀曾認為,7月底的政治局會議是政策支持加碼的關鍵時機,但鑑於人行已啟動降息,目前認為部分措施在7月底之前就可能推出。渣打更預期,一線城市的樓市政策有機會「鬆綁」,惟「遠水恐難救近火」下,該行昨仍削減今年第二季及全年經濟增長預測,由原本7%及5.8%分別降至5.8%及5.4%。
投行紛紛下調內地經濟增長預測投行紛紛下調內地經濟增長預測
投行紛紛下調內地經濟增長預測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