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斯萊冀增產能擴收入
馬來西亞新廠動工 目標年產30萬噸環保航空燃油
中華煤氣(00003)上周舉行股東周年大會,提到「轉廢為能」的怡斯萊(EcoCeres)去年轉賺3億元。怡斯萊共同始創人及首席執行官蕭錦誠表示,收入可望隨產能爬坡和需求上升而顯著增長,目標是讓人類不能食用的廚餘和農作物廢料走入生物化工體系,製造生物質燃料和塑料,取代來自石油化工的同類產品,達致減少排放溫室氣體的效果。
煤氣持股量已少於五成
必須注意,怡斯萊經過兩輪融資獲注資5.08億美元(約39.62億港元)後,煤氣於怡斯萊的股權現已降至50%以下,不再有控股權。蕭錦誠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現時怡斯萊管理及運作上已獨立於煤氣,他也離開了效力36年的煤氣,專注發展怡斯萊。
不過,煤氣去年底仍持有怡斯萊65.5%股權,按理去年仍會把怡斯萊的收入全數併入,2022年包括怡斯萊的新興能源業務收入達79.22億元,為2019年的2.92倍,隱約見到怡斯萊收入快速增長。
蕭錦誠稱,怡斯萊去年收入折合40億元以上,增長主要源於江蘇張家港的氫化植物油(HVO)項目經過5年的生產試驗後,2020年終於投產,產量爬坡和產品於環保與品質上的溢價,一起推動收入向上。
回收地溝油粟米芯煉油
張家港廠房現時生產規模為20萬噸HVO和10萬噸可持續航空燃油(SAF)。蕭介紹,HVO是把烹飪過後的種子油(地溝油)回收,淨化後把當中的植物脂肪改造成與柴油一樣的產品,客戶要在一般柴油混入多少,視乎其環保目標與負擔能力。技術可套用到SAF,差別僅為分子較短,切合飛機引擎設計,技術核心是在萬呎高空、攝氏零下40多度的氣溫也不會變稠,不影響飛行,迎合未來全球航空業的龐大需求。
另一套技術是把農作物廢料內的糖分變成燃料,上月底就把首批850噸纖維素乙醇(CE)賣去歐洲。它百分百採用農作物廢料(粟米芯)生產,不必為了燃料供應「與民爭糧」,「粟米芯可視為現成太陽能儲存裝置,將佢拆返做糖可以整到好多嘢,第日飛機油同塑膠都得㗎。」
而這些產品之所以減碳,原因是人類沒吞下肚的地溝油、粟米芯及禾稈草等,歸根究柢是植物,未被收割時以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不同於挖掘地底化石燃料會製造二氧化碳,「一噸HVO可避免排放3噸二氧化碳」。此外,一般人以為沒用的農作物殘餘,就地燒掉會產生煙霧,不然又會對堆填區構成壓力。
技術既已商業化,接下來就按市場需求和原料供給情況擴充產能,其馬來西亞新山的新廠房上周動工,預計兩年後起年產20萬噸SAF和15萬噸HVO,皆主要銷往歐洲,屆時公司的SAF年產能達到30萬噸,即疫情前香港國際機場每年航空燃油需求650萬噸的4.6%左右。
可用植物脂肪製造塑膠
現時電動車大行其道,HVO等會否「冇碇企」?蕭錦誠不太同意,認為電動車只能滿足陸上交通的輕便出行需求,海運和航空仍要環保上迭代的液態燃料。況且歐盟和日本等地區,以及個別航空公司經已訂下目標,大大提高SAF在航空燃油的使用比例。
談及未來的產品,蕭表示,江蘇和柔佛廠房都能製造生物石腦油(Bio-nathpha),不會用來製造煤氣,而是瞄準燃料以外石化工業的另一端──聚合物,「膠樽第日都可以由廢油嘅植物脂肪整」。他又透露,怡斯萊能用生物石腦油製氫,不必大費周章以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分,也有符合環保原則的「綠氫」自用。
至於上市,蕭僅表示「初步有這方面的想法」,現階段還要補充企業團隊等,強調怡斯萊要布局全球,不僅限於大中華。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