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流動性每況愈下 港股價殘豈無因

港股估值持續低迷,讓不少股民心死,年輕股民更索性轉投海外股市「搵食」,對港股說不,外資參與度大不如前更是鐵一般的事實。落得如此敗局,皆因這些年港股的波動細、流動性不足,投入的資金不斷被套牢,企業也難以進行大規模融資,結果愈做愈縮,估值低迷,新股市場冷清,資金流走是必然結果。不過,弱足30年的日本股市,都能藉財政、貨幣與產業政策謀翻身,香港也得積極正視資本市場問題,掌握好「人民幣國際化」這救命符,設法強化實體經濟競爭力,帶來更多新的題材,改善流動性,否則港股估值恐怕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金融業作為香港經濟主要支柱之一,這些年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成就了香港經濟的蓬勃發展。問題是香港經濟發展長年未有與時並進,也不見得有戰略性的規劃轉型,產業變得空心化。到如今港口貿易、旅遊零售、地產景氣都呈「大勢已去」之象,無法重現昔日榮景,就連金融業也在響警號。歸根究柢,乃香港的進步嚴重不足,但地球繼續轉,來自內地、亞洲以至全球金融市場的競爭日大,致如今香港愁對百年變局,進退失據。
其實,香港金融業的困境不是這數年的事,而是回歸以來歷屆港府一再蹉跎歲月的結果。廿年前的一「疫」,將香港經濟打進谷底,金融市場靠包括騰訊等中企來港上市支撐,港口貿易有《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救亡,旅遊就靠內地推出個人遊來救援。隨着騰訊規模不斷擴大,港股就靠這隻股王「丹天保至尊」,吸引更多中資科企及海外資金參與,這些日子,換來了時間,可惜卻沒有被善用來進行戰略轉型,白白錯失上進的機會。
當中美開打貿易戰,中資科企發展增長放緩,甚至面臨監管風暴,港股便失去動力。在題材貧乏、流動性不足下,估值不斷受壓,成交表現與市值規模變化不成正比。至近年更明顯跑輸歐美股市,愈做愈縮,就連中概股都沒多大興趣來港上市,一來拿不到好估值,二來市場缺乏流動性,不利融資,上市功能不甚理想。今年上半年本港新股市場「寂靜」的場面,就成了新常態。
港股如今面對的競爭,非單止亞洲股市,還有正在加大改革開放的A股市場。要爭取翻身,除了得加快優化產業發展,致力追回在創新科技方面的失地外,更重要的是把握好人民幣國際化的需要,充當好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角色,藉此設法改善港股的流動性,讓市場重現活力、迎合不同的題材,讓資金與企業重新聚焦香港資本市場。否則等到人民幣國際化與內地資本市場發展成熟,屆時港元與港股大概也完成歷史任務了。
所謂「風水輪流轉」,未來的世界中心向東移,亞洲將成世界經濟增長的焦點。香港有內地的支持,理應更有條件擔當地區發展的中心,就看港府能否痛定思痛,克難實踐、勵精圖治,謹記發展才是硬道理,免得蘇州過後,欲哭無淚!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