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差股匯不振 華經濟復甦陷困
中國最新出爐的經濟數據,再一次遜市場預期。基本上,由年初結束清零防疫政策後需求極端反彈為首季經濟帶來的高速增長勢頭,去到第二季已無以為繼。製造、建築、出口貿易、零售消費等市道的增長動力都在減緩,意味當局必須要推出更多財政及貨幣政策措施以穩增長,否則下半年經濟衰退與通縮風險的壓力將更大,且令當局化解內房危機及地方債務等內部隱患變得更加棘手。
說到底,如今中國經濟面對的,是內內外外的複雜問題,且外部風險尤其突出,只有堅持做好改革開放的本分,並為最壞打算築好防火牆,兩手準備應對這場世紀逆流!
內地5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持續處於盛衰分界線之下,表現令人失望。細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大跌的同時,新訂單指數亦告下跌,反映製造業景氣疲弱,企業沒有意欲增加庫存,訂單需求不足。
更令人擔心的是,製造業也許受外貿形勢及地緣政治風險的影響,惟非製造業PMI同樣下跌兼遜預期,反映建築業和服務業的增長都放緩,內部需求減速。內地經濟的雙循環戰略亮紅燈,若不及早設法扭轉頹勢,要實現今年經濟增長5%的目標,不無風險。
年初內地結束清零防疫政策,重啟經濟,確曾帶來一陣極端的需求反彈浪潮,惟結果只是「曇花一現」,令市場憧憬中國帶領亞洲以至全球經濟應對西方經濟衰退風險面臨幻滅。
究其原因,首先是市場低估了3年清零防疫對企業與消費所造成的創傷,令內部需求無法重返疫前水平;其次是疫情期間資產投資「國進民退」的現象,加上科技業備受嚴厲監管打擊,致令民營經濟活力受損,至今未見復原;第三,乃今年以來中美關係不斷惡化,大大影響了外資在華投資,且歐美經濟面臨衰退風險,全球製造業不穩下,中國亦無可避免受到牽連。
當然,內地當局未有選擇如美國般瘋狂印銀紙刺激經濟,變相拒絕「以泡養泡」,這也可以理解,畢竟內房危機和地方債問題,開大水喉逃避也解決不了問題,還令危機變得更難以收拾。問題是要確保這兩大隱患安穩解決,不引發系統性風險,經濟維持穩定是先決條件,這說明當局得拿捏好政策力度,盡可能避免經濟硬着陸。
基本上,內地居民手上仍未到缺錢的地步,內部需求減緩但不至於停滯,只是對經濟前景信心不足。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可能沒有像樣的資本市場,要解決當前的危局,盤活資本市場,讓企業有合適的平台融資,緩減債務與製造業的壓力,並帶動服務業和資產財富效應,提振消費與信心,為內部需求給力,並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是一舉多得之舉。若然國際地緣政治環境未有急速惡化,得耐心期待中國當局如何優化財政及貨幣政策,配合振興民營經濟,打好「資本市場」這張王牌,緩解經濟下行壓力的同時,也能穩定人民幣資產價值,增加與美國角力的籌碼。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